[发明专利]中继回程上行链路混合自动重复请求协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54645.3 申请日: 2010-08-04
公开(公告)号: CN102648598A 公开(公告)日: 2012-08-22
发明(设计)人: 冯素娟;J.洛尔;A.格里特谢克艾德勒冯艾尔瓦特;C.温格特 申请(专利权)人: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H04L1/18 分类号: H04L1/18;H04B7/14;H04W72/04;H04L1/16
代理公司: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代理人: 邸万奎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中继 回程 上行 混合 自动 重复 请求 协议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重发协议。

背景技术

第三代(3G)移动系统(诸如在第三代合作项目(3GPP)内标准化的通用移动电信系统(UMTS))已经基于宽带码分多址(WCDMA)无线电访问技术。如今,3G系统正遍布全世界大规模地部署。在通过引入高速下行链路分组访问(HSDPA)和增强的上行链路而增强此技术之后,UMTS标准演进中的下个主要步骤已经将用于下行链路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与用于上行链路的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相结合。此系统由于被预期为应对未来的技术演进而被命名为“长期演进(LTE)”。

LTE的目标是实现与HSDPA和HSUPA相比高得多的数据速率,以提高对于高数据速率的覆盖率,显著地减小用户面中的等待时间,从而提高更高层协议(例如,TCP)的性能并减小与控制面过程(例如,会话设置)关联的延迟。已经重点关注使用因特网协议(IP)作为所有未来的服务的基础、从而增强分组交换(PS)的域的趋势。与原始UMTS固定的5MHz信道对比,LTE的无线电访问通过使用多个限定在1.25与20MHz之间的信道带宽而非常灵活。

无线电访问网络负责处理包括无线电信道资源的调度在内的所有无线电访问有关的功能性。核心网络可以负责路由调用和与外部网络的数据连接。通常,现今的移动通信系统(例如,GSM、UMTS、cdma200、IS-95和它们的演进版本)使用时间和/或频率和/或码和/或天线辐射图以定义物理资源。这些资源可以被分配用于单个用户的发送,或者被划分用于多个用户。例如,可以将发送时间细分为通常称为时隙的时间段,然后可以将其分配给不同的用户或者用于单个用户的数据发送。可以将这样的移动系统的频带细分为多个子带。可以使用(准)正交扩频码对数据进行扩频,可以使用例如相同频率和/或时间发送通过不同码扩频的不同数据。还可以使用发送天线的不同辐射图以便形成用于在相同频率上、在相同时间和/或使用相同码发送不同数据的波束。

图1示意性地图示了LTE架构。LTE网络是由访问网关(aGW)110和增强的网络节点(所谓的eNodeB(eNB)121、122和123)组成的双节点架构。访问网关处理核心网络功能(即,路由调用和与外部网络的数据连接),并且还实施无线电访问网络功能。因此,可以认为访问网关将由现今的3G网络中的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和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执行的功能与无线电访问网络功能(诸如,报头压缩、加密/完整性保护)相结合。eNodeB处理诸如无线电资源控制(RRC)、分段/串接、资源的调度和分配、复用以及物理层功能的功能。因此,空中(无线电)接口是用户设备(UE)与eNodeB之间的接口。这里,用户设备可以是例如移动终端132、PDA 131、便携式PC、PC、或任何其它具有符合LTE标准的接收单元/发送单元的装置。

在增强的UMTS陆地无线电访问网络(E-UTRAN)空中接口上引入的多载波发送增加了总发送带宽,而并不遭受由于无线电信道频率选择性而导致的提高的信号恶化。所提出的E-UTRAN系统使用OFDM用于下行链路,并使用SC-FDMA用于上行链路,并且采用每站多至四个天线的MIMO。替代发送单个宽带信号(诸如在较早的UMTS版本中),对称为“副载波”的多个窄带信号进行频率复用并在无线电链路上联合发送。这使得E-UTRA灵活得多,并且在频谱利用方面是高效的。

图2图示了E-UTRAN架构的示例。eNB经由接口S1与移动性管理实体(MME)和/或服务网关(S-GW)通信。此外,eNB在接口X2上彼此通信。

为了适合于尽可能多的频带分配布置,LTE标准支持两个不同的无线电帧结构,它们可适用于标准的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模式。即使在相邻的信道中,LTE也可以与较早的3GPP无线电技术共存,并且,可以将呼叫移交至所有3GPP的早先的无线电访问技术,并从所有3GPP的早先的无线电访问技术移交呼叫。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464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