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远程检查监控区域中的目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657.4 | 申请日: | 2010-11-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0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A.V.库兹内特索夫;I.Y.戈尔什科夫;V.P.艾弗亚诺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应用物理学科技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2/00 | 分类号: | G01N22/00;G06T7/6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史新宏 |
地址: | 俄罗斯*** | 国省代码: | 俄罗斯;RU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 检查 监控 区域 中的 目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远程检测隐藏物体的领域,具体地涉及检测人体衣服下隐藏的电介质爆炸化合物(dielectric explosive compound)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安全问题当中,检测隐藏于恐怖分子身上的所谓的自杀性炸弹(suicide bomb)的问题尤为重要。
目前,解决这一任务的主要使用的方法是基于以下的使用:金属检测器、蒸汽检测器、X射线机、警犬等。在不同的国家,正在研发检查人体的方法,该方法基于新的物理原理:核四极矩共振(NQR)、拉曼后向散射(Raman backscatterlng)、电介质入口、用于人体检查的被动和主动太赫范围装置、被动毫米范围雷达和主动微波入口。
公知方法并不能对远程和隐秘检查提供足够的可能性,因此对“自杀式炸弹杀手”提供及时地识别并在其激活爆炸装置之前采取错误令其放下武器。现有方法的另一个主要缺陷是无法自动地确定被检测物体的危险程度以及错误警报的高比率。这使得在检查大量移动人流的真实条件下无法使用它们。
然而,检测由“自杀式炸弹杀手”携带的爆炸装置的任务需要满足下列特定要求:
-远程检查;
-自动检查模式;
-检测任何类型的物体(电介质和导体两者);
-实时实施检查;
-自动确定被检测物体的危险级别;
-实行隐秘检查的可能性;
-检查与外部条件无关;
-人类的安全性;
-将危险信号指定给特定人的可能性;
-系统的机动性和相对低的成本。
存在一种已知方法用来检测衣服下隐藏的物体,所述物体例如不仅是衣服下隐藏的金属的炸药,也可以是非金属的炸药。通过使用集中于人体的小面积上的接收天线,接收到由该面积发射的电磁波。结果,通过使用辐射计和与其连接的处理单元,测量接收到的信号的强度并且记录射束的位置。接收到的信号的测量强度以显示屏的发光强度的形式来显示并且通过分析发光强度的分布,查明金属或非金属物体的存在或不存在,RU 2133971C1。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接收到的图像的低对比度,因为由于所采用的辐射范围中电介质的透明度,这种方法不允许非金属物体与人体之间的清晰区分。
远程检查监控区域中的目标的另一种已知方法包括使用两个或更多初级发射器利用微波辐射来照射该区域,通过使用一个或多个平行记录通道记录从监控区域反射的信号,相干处理所反射的信号并且显示作为所述处理的结果得到的数据,请参看US 5557283A。
电磁场的发射器和接收器被放置在多个初步设定的位置上。检查的结果是基于来源于宽带中检测的辐射的数字处理的三维图形的分析。
当实现所述方法时,在频带中进行利用微波辐射照射监控区域,该频带的宽度与监控区域图像的径向空间分辨率以及期间记录的反射信号的相干处理是可能的记录时间间隔不相关。这导致以下缺陷:
-在移动的被检查物体(目标)的情况下无法使用所述方法,因为所反射的信号的记录期间的物体的移动改变了物体相对于接收和发送天线的位置。这违反了记录信号的相干处理的适用性条件。当被检查物体的轨迹未知时,非相干处理没有提供良好的质量图像。因此,物体的隐秘检查是不可能的。
-因为图像的低分辨率,它不能被分析来传递关于物体(目标的化合物)的电介质介电常数以及它们的等效质量的定量信息。
存在一种已知方法用来远程检查监控区域中的目标,包括使用两个或更多初级微波发射器利用微波辐射来照射该区域,通过一个或多个平行记录通道来记录从监控区域反射的信号,相干处理所记录的信号以便依据从初级发射器到目标的距离获得监控区域中的散射物质的重构结构的最大强度值,和通过以数个三维表面的形式构造微波图像来显示作为所述处理的结果而获得的信息,RU 2294549C1。
上述的技术方案被用作本发明的原型。
用作本发明的原型的方法的缺陷如下:
-从空气-电介质边界反射的信号强度低—对于电介质介电常数~3的电介质大约7%的强度,这对于爆炸化合物来说是典型的。因此,从电介质-人体边界(~90%的强度)反射的信号能够大大地扭曲表示物理空气-电介质边界的三维表面,这当检测存在爆炸混合物时会依次导致错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应用物理学科技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应用物理学科技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65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