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轮辙汽车的非转向车轮的独立悬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647.0 | 申请日: | 2010-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6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E·达维;D·施利希特;J·米勒;B·保卢斯;A·普鲁克纳;R·科尼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3/20 | 分类号: | B60G3/20;B60G3/22;B60G11/15;B60T1/00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董华林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轮 汽车 转向 车轮 独立 悬架 | ||
1.双轮辙汽车的非转向车轮(1)的独立悬架,该独立悬架包括两个分别在一个平面内且可彼此相对偏转的导杆,这些平面中的每一个平面以不大于10°相对于汽车纵向方向倾斜并且以不大于10°相对于垂直线倾斜;
通过在第一导杆(3)的端部区段中在接纳部(32)中固定车轮轴承(O、21),近似沿汽车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杆(3)也起车轮支座的作用,并且该第一导杆(3)以其另一端部区段(D)经由在结构位置上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延伸的摆动支柱(4)支承在车身(6)上;
另一基本上沿汽车纵向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杆(2)一方面以仅一个运动学的旋转自由度铰接地支承在车身(6)上,而另一方面以仅一个运动学的旋转自由度在车轮轴承(O)与摆动支柱(4)的固定点(D)之间与第一导杆(3)铰接连接;
并且除了建立第一导杆(3)与第二导杆(2)之间的铰接连接部的连接元件(7)之外,没有设置其它的引导车轮的导杆。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杆(2)以及第一导杆(3)的在车轮轴承(O)和第一导杆与第二导杆(2)的铰接连接部之间的区段在结构位置上在侧向投影中(沿汽车横向方向)处在车轮(1)的轮辋之内。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杆(3)与第二导杆(2)之间的铰接连接部中设置影响车轮(1)相对于车身(6)的运动的旋转减振元件(35)和/或旋转弹簧元件。
4.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导杆(2)在车身(6)上的铰接连接部中设置影响车轮(1)相对于车身(6)的运动的旋转减振元件和/或旋转弹簧元件(15),所述旋转弹簧元件优选为扭力弹簧(15)的形式。
5.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第一导杆(3)与第二导杆(2)之间的铰接连接部的转轴(7*)在结构位置上相对水平线和/或相对汽车横向方向微小地倾斜。
6.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杆(3)与第二导杆(2)之间和/或在第二导杆(2)与车身(6)之间的铰接连接部包括允许弹性运动学的相对运动的橡胶轴承。
7.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第二导杆(2)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架(9)上,该支架经由允许弹性运动学的相对运动的橡胶轴承固定在车身(6)上。
8.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摆动支柱(4)在第一导杆(3)上和在车身(6)上的铰接这样构成,即该摆动支柱(4)约束车轮悬架的仅一个运动学的自由度。
9.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摆动支柱(4)构成为三角形导杆的形式,该三角形导杆包括在车身(6)上的铰接点(E)中的加宽的底面,因此在汽车行驶中作用到车轮(1)上的横向力附加地支承在该所述点(E)中。
10.按照上述权利要求之一项所述的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导杆(3)的车轮轴承接纳部(32)中支承制动钳连接结构(12),该制动钳连接结构经由制动支柱(13)支承在车身(6)上并且支承制动钳(58),该制动钳与制动盘配合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马股份公司,未经宝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64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终端及其控制方法
- 下一篇:打印装置以及打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