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系统、半导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初始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410.2 | 申请日: | 201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007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藤本曜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G06F1/24 | 分类号: | G06F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杨晓光;于静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 系统 装置 以及 电子 初始化 方法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基于且要求2009年12月17日提交的序号为2009-286791和2010年2月2日提交的序号为2010-021569的日本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通过引用将上述两个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并入到本文中。
技术领域
本文中介绍的实施例一般涉及半导体系统、半导体装置以及电子装置初始化方法。例如,实施例涉及包括多个电子装置的半导体系统。
背景技术
公知SDTM卡是使用NAND型闪速存储器的存储器系统。公知SD接口是SD卡与主机设备之间的接口。在SD接口中,多个装置可以连接到一个总线。例如,序号为6,820,148的美国专利公开了上述配置。
然而,在传统的方法中,当由一个主机设备控制多个装置时,对这些装置进行初始化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
发明内容
一般来说,根据一个实施例,一种半导体系统包括主机设备和多个电子装置。所述主机设备对所述多个电子装置以组为单位进行初始化。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2是示例了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3和图4是第一实施例的符号(symbol)和信号的时序图;
图5是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6是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框图;
图7和图8是第一实施例的框格式(frame format)的概念图;
图9和图10是示例了第一实施例的主机设备和电子装置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11是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12是第一实施例的框格式的概念图;
图13和图14是示例了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流程图;
图15到18是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19是示例了第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性能(capability)的图;
图20是第一实施例的框格式的概念图;
图21是根据第二实施例的框格式的概念图;
图22和图23是示例了第二实施例的电子装置和主机设备的操作的流程图;
图24到30是第二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31是第二实施例的框格式的概念图;
图32是根据第三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33是示例了第三实施例的标志(flag)和主机设备的操作的图;
图34和图35是根据第四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36是根据第五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
图37是根据第六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框图;以及
图38是示例了第六实施例的为电子装置的信号引脚分配信号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下面将介绍根据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和电子装置初始化方法。图1是示例了第一实施例的半导体系统的实例的框图。
<半导体系统的配置>
参见图1,半导体系统1包括主机设备2和半导体装置3。
主机设备2包括至少一个输入端口和至少一个输出端口。主机设备2通过端口控制半导体装置3的操作,以管理半导体系统1的操作。例如,根据LVDS(低电压差分信号)方法,将每个端口配置为差分对。下文中,将从主机设备2的输出端口输出的信号称为信号D0,并且将信号D0的差分信号称为信号D0+和D0-。将输入到主机设备2的输出端口的信号称为信号D1,并且将信号D1的差分信号称为信号D1+和D1-。主机设备2汇编(assemble)包括命令和数据的包(packet),并且主机设备2将包发送给半导体装置3以控制半导体装置3的操作。主机设备2接收从半导体装置3发送的包,以根据所接收的包执行操作。
半导体装置3包括N个(N是大于1的自然数)电子装置4。下文中,当彼此进行区别时,该N个电子装置4被称为电子装置4-i(i是1到N)。
在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4的每一个包括输入信号引脚(pin)5、输出信号引脚6、包解码器7、处理单元8、寄存器9和包更新电路10。类似地,当电子装置4-i彼此进行区别时,将单元称为输入信号引脚5-i、输出信号引脚6-i、包解码器7-i、处理单元8-i、寄存器9-i和包更新电路10-i。
包括多个信号的输入信号引脚5用作至少一个输入端口,以接收从外部提供的包。输入信号引脚5将所接收的包传送给包解码器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41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