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板状齿形部件的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3357.6 | 申请日: | 2010-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奥村正;西畑延泰;田崎贤儿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江州 |
主分类号: | B21K1/76 | 分类号: | B21K1/76;B21J5/02;B21J5/12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吕林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齿形 部件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状齿形部件的制造装置,特别是涉及由密闭方式的上模具及下模具构成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密闭方式的模具在1工序中进行锻造成形,同时,能够极力减少进行了锻造成形后的产品的去毛刺加工的转向齿条(例如,形状复杂的易变的转向齿条)的制造方法及装置,已由本发明申请人等提出,正在被实用化(例如,专利文献1)。
可是,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转向齿条的制造装置,由于使用以与进行成形的转向齿条的形状相应地吸收由塑性变形产生的坯料的溢出的方式形成的密闭方式的模具进行锻造成形,所以在能够在1工序中进行锻造成形的同时,圆周方向的塑性变化不容易成为毛刺地发生。因此,能够简化锻造成形后的产品的去毛刺加工,具有能够使制造成本低廉的优点。
但是,上述转向齿条的制造装置,因为上模具及下模具分别由一体形状的模具构成,所以不能从在转向齿条坯料上形成齿部的工序的最初进行由上模具及下模具进行的对转向齿条坯料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周面的约束,其结果,存在如下的问题:转向齿条坯料的齿部形成部的材料溢到转向齿条坯料的轴方向的端部侧,在其位置发生毛刺或者转向齿条坯料的齿部形成部的材料不足,制造产品时的成品率降低,同时,产品的成形精度降低。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1533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鉴于上述以往的转向齿条的制造装置具有的问题点,提供在能够使用密闭方式的模具在1工序中进行锻造成形的同时,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圆周方向及轴方向的塑性变化不容易成为毛刺地发生,能够提高制造产品时的成品率及产品的成形精度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制造装置。
为了解决课题的手段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制造装置,由密闭方式的上模具及下模具构成,其特征在于:将上模具及下模具的一方的模具由齿模和可动模构成,该齿模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部;该可动模配设在该齿模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的两侧,与该齿模在上下方向可以相对地移动,在第一行程中,由上模具及下模具的另一方的模具和可动模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部;在约束了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周面后,在第二行程中,由上模具及下模具的另一方的模具和齿模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部。
在此情况下,能够将上述齿模由齿面形成模和齿部侧面形成模构成,该齿面形成模是在与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了分割的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面的齿面形成模;该齿部侧面形成模配设在该齿面形成模的两侧,形成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齿部侧面。
另外,其特征在于,能够将齿部侧面形成模由基体部和齿部侧面形成片构成;该齿部侧面形成片可以装卸地配设在该基体部,形成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齿部侧面。
发明的效果
按照本发明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制造装置,在第一行程中,由上模具及下模具的另一方的模具和可动模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部;在约束了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周面后,在第二行程中,由上模具及下模具的另一方的模具和齿模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部,由此,能够从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部的工序的最初进行由上模具及下模具进行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的两端部的周面的约束,此结果,能够防止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齿部形成部的材料溢到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的端部侧。
由此,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圆周方向及轴方向的塑性变化不容易成为毛刺地发生,另外,不存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齿部形成部的材料不足的情况,能够提高制造产品时的成品率及产品的成形精度。
另外,能够从细径的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形成齿部,能够谋求产品的轻量化。
另外,将上述齿模由齿面形成模和齿部侧面形成模构成,该齿面形成模是在与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轴方向正交的方向进行了分割的在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上形成齿面的齿面形成模;该齿部侧面形成模配设在该齿面形成模的两侧,形成板状齿形部件的坯料的齿部侧面,由此,即使在如易变的转向齿条的那样的形状复杂的在每个部位上坯料的塑性变形量不同的板状齿形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由齿部侧面形成模可靠地吸收由塑性变形产生的坯料的剩余,提高制造产品时的成品率及产品的成形精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江州,未经株式会社江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33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