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缝合功能的缝合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52240.6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61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尹祥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68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宋合成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缝合 功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缝合功能的缝合装置。特别是,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诸如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操作者能够精准地、快速地且轻松地缝合人体组织或其他动物体组织的缝合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外科手术中,需要对多种组织进行缝合,所述组织例如为浆膜、肌肉、韧带、皮肤、血管或其他人体组织。在缝合过程中主要需要考虑的是缩短缝合所需时间,以便减小医务人员的体力消耗,病人(或进行外科手术的动物)麻醉时间最小化,加快病人伤口愈合速度以及使病人失血量最小化。另外,从美容角度讲,最小化手术所造成的疤痕也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
传统上,缝合主要以医务人员使用缝合针和缝合线通过手工操作缝合作为缝合对象的组织的方式进行。
但是,在这种传统的缝合方法中,缝合所需的时间取决于医务人员的技术,因此手术时间可能根据具体情况而延长。这将会增加医务人员的疲劳,延长病人的麻醉时间以及导致血液管理出现问题等。另外,缝合所造成的疤痕的程度也取决于针脚的一致性和密度,然而,手工操作不能保证针脚的一致性和足够的密度。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一种新型外科手术缝合装置,该外科手术缝合装置提交了韩国专利申请No.2009-37128,该申请已经获得授权(其公开的内容在通过参考整体并入本发明)。本发明的申请人提出一种基于上述外科手术缝合装置技术概念的新型缝合装置,该新型缝合装置具有如下更简单的结构。
技术方案
由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精准且轻松地进行缝合的缝合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缩短缝合时间的缝合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出一种能够最小化缝合造成的疤痕的缝合装置。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出一种缝合装置,该缝合装置与诸如具有机械手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或类似系统的外部设备相连以执行自动缝合。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精准且轻松地执行缝合的缝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缩短缝合时间的缝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能够最小化缝合造成的疤痕的的缝合装置。
根据本发明,提出一种与诸如具有机械手的外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或类似系统相连接以执行自动缝合的缝合装置。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目的和特征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缝合部的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缝合线的缝合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缝合过程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缝合部的结构图;
图6是具有旋转单元的缝合部的结构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缝合装置的缝合线的缝合结构图;
图9是根据图8中实施例的缝合方案视图;以及
图10根据图8中实施例的缝合部的示意图。
最佳方式
用于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的代表性构造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缝合装置,包括:支撑件;与支撑件对应设置的手术针;以及针驱动单元,针驱动单元用于容纳和操纵手术针,其中,手术针相对于支撑件运动,由手术针供应的缝合线根据手术针的运动形成多个环,多个环顺序相连。
另外,用于实施本发明的其他构成也进一步提出。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结合附图举例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所述附图通过图示示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施的具体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充分地详细描述以便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施本发明。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的多种实施例尽管彼此不同但也无需互相排斥。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与一个实施例相关的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实施。另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每一个实施例中公开的各个元件的位置或布置可以变型。因此,下面的具体描述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在不同的附图中相似的标号代表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瑞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2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模式导管转向机构
- 下一篇:摄像设备、焦点检测方法和图像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