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玻璃熔接方法及玻璃层固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50359.X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625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3C27/06 | 分类号: | C03C27/06;B23K26/00;B23K26/18;B23K26/32;H01J9/26;H01S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杨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熔接 方法 固定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将玻璃构件彼此熔接而制造玻璃熔接体的玻璃熔接方法、以及为实现此的玻璃层固定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上述技术领域中的现有的玻璃熔接方法,已知有如下方法:将包含激光吸收性颜料的玻璃层以沿着熔接预定区域的方式烧接于一个的玻璃构件后,使另一个玻璃构件经由玻璃层而重叠于该玻璃构件,并沿着熔接预定区域照射激光,由此将一个玻璃构件与另一个玻璃构件熔接。
再有,作为在玻璃构件上烧接玻璃层的技术,一般为如下技术:通过从包含玻璃料、激光吸收性颜料、有机溶剂和粘合剂的膏体层中除去有机溶剂和粘合剂,从而使玻璃层固着在玻璃构件上后,将固着有玻璃层的玻璃构件在烧成炉内加热,由此,使玻璃层熔融而在玻璃构件上烧接玻璃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使玻璃层固定在玻璃构件上,已有提出通过激光的照射来代替炉内的加热而从玻璃层除去有机物(有机溶剂或粘合剂)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根据这样的技术,可以防止形成在玻璃构件上的功能层等受到加热而劣化,另外,可以抑制由于炉的使用而引起的消耗能量的增大和炉内的加热时间的变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06-524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366050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2-36751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然而,若通过激光的照射而在玻璃构件上烧接玻璃层,并经由该玻璃层将玻璃构件彼此熔接,则存在熔接状态会变得不均匀的情形。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这样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制造可靠性高的玻璃熔接体的玻璃熔接方法、以及为实现此的玻璃层固定方法。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人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锐意研究,结果发现,玻璃构件彼此的熔接状态变得不均匀的原因在于,如图11所示的那样,若烧接时玻璃层的温度超过熔点Tm,则玻璃层的激光吸收率将急剧变高。即,在配置于玻璃构件上的玻璃层中,因玻璃料的粒子性等而引起超出激光吸收性颜料的吸收特性的光散射,成为激光吸收率低的状态(例如,在可见光下看起来泛白)。若在这样的状态下为了在玻璃构件上烧接玻璃层而照射激光,则会因为玻璃料熔融而使粒子性受到破坏等,激光吸收性颜料的吸收特性显著表现,而使玻璃层的激光吸收率急剧变高(例如,在可见光下看起来泛黑或泛绿)。由于这样的原因,尤其在激光的照射开始位置的附近容易残留激光吸收率低的区域。然后,若经由具有激光吸收率低的区域的玻璃层而将玻璃构件彼此熔接,则在玻璃熔接体中熔接状态会变得不均匀。
此外,在激光吸收率低的区域中,粘合剂未充分分解而残留。若经由具有这样的区域的玻璃层而将玻璃构件彼此熔接,则由于玻璃料的熔点高于粘合剂的分解点,故而在粘合剂的分解气体从熔融的玻璃层中完全逸出前玻璃层固化了。由此,在玻璃层中形成多个气泡,若这些气泡相连,则有可能在玻璃熔接体的玻璃层引起泄漏。
本发明人基于该认识进一步地反复进行研究,从而完成本发明。即,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熔接方法,其特征在于,是将第1玻璃构件与第2玻璃构件熔接而制造玻璃熔接体的玻璃熔接方法,其包含:将包含粘合剂、激光吸收材和玻璃粉的玻璃层,以沿着熔接预定区域的方式配置在第1玻璃构件上的工序;通过沿着熔接预定区域照射第1激光,从而使粘合剂气化并使玻璃粉熔融,使玻璃层固定在第1玻璃构件上,并且提高玻璃层的激光吸收率的工序;以及通过使第2玻璃构件经由玻璃层而重叠在固定有玻璃层的第1玻璃构件上,并对玻璃层照射第2激光,从而将第1玻璃构件与第2玻璃构件熔接的工序。
另外,本发明所涉及的玻璃层固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是使玻璃层固定在第1玻璃构件上而制造玻璃层固定构件的玻璃层固定方法,其包括:将包含粘合剂、激光吸收材和玻璃粉的玻璃层,以沿着熔接预定区域的方式配置在第1玻璃构件上的工序;以及通过沿着熔接预定区域照射第1激光,从而使粘合剂气化并使玻璃粉熔融,使玻璃层固定在第1玻璃构件上,并且提高玻璃层的激光吸收率的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未经浜松光子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503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