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压缸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9843.0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66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A·舍韦;R·迪巴 | 申请(专利权)人: |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8 | 分类号: | B60R13/0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曾立 |
地址: | 德国黑措***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压缸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缸,尤其涉及一种主动缸,具有用于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前板/底盘中设置的开口内的装置和用于固定在踏板箱的壁中的开口内的元件,其具有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特征。
背景技术
在DE 199 44 590 A1中描述了一种用于电动液压可操纵的制动系统的操纵装置,所述制动系统由第一和第二组件构成。在这里,所述由固定装置的利用操纵踏板可操纵的压力产生器和踏板行程模拟器构成的第一组件布置在乘客车厢中,而所述由接口单元和液压的压力介质储存容器组合的第二组件位于所述机动车的发动机舱中。两个组件利用一个固定的连接管线相互连接,因此利用它同时构成两个空间-乘客车厢和发动机舱之间的连接。由此,所述连接管线通过机动车的车身前板/底盘实施。由于这个原因,在这个机动车的车身前板/底盘上设置相应的大开口。为了促进装配,所述连接管线的两端设有插头,并且在每个组件上安上一个衬套,在所述衬套中,在所述车身前板的每一侧上可插入一个线端。
从DE 197 25 260 A1已知一种液压离合操作和/或制动操作的技术方案,其中,例如根据管线从一个压力介质储存器通过所述车身前板进入乘客车厢直到主动缸,所述主动缸与一个踏板相连接。
DE 10 2006 039 526 A1公开一种用于由机动车的踏板和主动缸构成的结构单元,其中,实施为主动缸的液压缸经由它的壳体位置锁定地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前板/底盘上。为了容纳所述主动缸,在车身前板/底盘中设置相应的开口。
在日本申请JP 610 33 355 A中显示了一种容纳在踏板箱中的实施为主动缸的液压缸,所述液压缸通过所述车身前板并且固定在它上。在这里,用于容纳所述主动缸的开孔在所述车身前板和在踏板箱中在大小和位置方面都相同,使得两个壁能够借助于螺纹连接与为此目的而连接在设置于主动缸上的凸缘相连接。
主动缸的这种连接类型不仅安置在踏板箱的壁上,而且同时安置在车身前板/底盘上,然而,两个壁的大小和位置的一致性假设在相同或平行的平面中。此时,附加所述相应的密封元件需要多个螺纹连接。
在这个解决方案中,通过所述车身前板导向的管线具有需要的开口比各个管线的直径更大的直径,然而管线与开口之间的其余自由表面不被密封并因此所述乘客车厢不或仅仅不充分地阻止被渗透污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压缸,尤其是主动缸,具有一个用于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前板中设置的开口内的装置和用于固定在踏板箱的壁中的开口内的元件,其中,安装费用被减少,并且此外,所述固定同时保证阻止污物渗透,以及考虑到用于机动车操纵的设备而经由所述装置实现适应机动车中各个空间比例。
这个目的利用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主动缸解决,所述主动缸具有用于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前板中设置的开口内的装置和用于固定在踏板箱的壁中的开口内的元件。这样,所述主动缸不仅设有用于固定在机动车的车身前板中设置的开口内的装置,而且设有用于固定在踏板箱中的壁的开口内的元件,其中,所述主动缸和车身前板之间的任意开口用一个弹性密封元件密封以防止污物进入。根据本发明,所述装置以位置确定的方式固定在所述主动缸上,用于相互平衡在所述车身前板中的开口与踏板箱中的所述主动缸被容纳于其中的开口之间的间距和它们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设计方案中,所述主动缸具有一个单独的连接区域,由此实现不仅连接在所述踏板箱上而且连接在所述车身前板上,所述连接区域设有一个轴环,在它的周缘上引入至少一个凹口。更有利地,在所述轴环的周缘上相互对角地布置两个凹口。
此外,在这个轴环的前侧上安置至少一个定位部段是有利的。当然,多个定位部段分布在所述周缘上是更有利的,其中,相对于这个轴向间隔,止动元件位于每个定位部段之前。
更有利地,所述装置用作适配器,构成为截锥体。所述适配器的截锥体的两个前表面中的至少一个有利地面向所述车身前板的开口,径向向外延伸作为轴环。这个轴环用作叠置于其上的密封件的接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未经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984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