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调节内燃机凸轮轴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49386.5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7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 发明(设计)人: | T.希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ETO电磁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F01L13/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任宇 |
| 地址: | 德国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调节 内燃机 凸轮轴 装置 | ||
1.一种用于调节内燃机的凸轮轴的装置,该装置带有抗扭地设置在以可轴向移动的方式支承的凸轮轴上或旁边的、提供控制槽的行程型面元件(12)和用于导致凸轮轴的预定轴向移动的控制单元,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具有优选在凸轮轴径向可沿着运动方向运动的、被设计用于可控地接合到行程型面元件中的挺杆单元(17),并且,
所述行程型面元件构造有第一控制槽(16),该第一控制槽设计用于与处于第一进入深度的挺杆单元共同作用,以形成凸轮轴的第一轴向运动,以及
所述行程型面元件构造有第二控制槽(18,22),该第二控制槽设计用于与处于一个不同于第一进入深度的第二进入深度的挺杆单元共同作用,以形成所述凸轮轴的不同于第一轴向运动的第二轴向运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单元(17)在第一进入深度和第二进入深度在接合端具有恒定的外径,并且沿着运动方向由电磁调节装置驱动,该电磁调节装置可控地在第一和第二控制槽中为第一进入深度提供第一稳定的调节位置,为第二进入深度提供第二稳定的调节位置,以及为挺杆单元的非接合状态提供第三调节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单元(17)设计为具有恒定外径的一体式部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槽相邻地布置在公共的和/或一体构造的行程型面元件(12)中。
4.如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行程型面元件中的第一和第二控制槽至少局部过渡到彼此。
5.如权利要求1至4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单元构造为销状和圆柱状。
6.如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构造所述第一和第二控制槽,使凸轮轴通过控制挺杆单元的控制单元的作用借助于第一轴向运动以及第二轴向运动从初始位置调节到第一轴向移动位置和回到初始位置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行程型面元件具有与第一和第二控制槽相邻和/或部分搭接的第三控制槽,并且第三控制槽形成所述凸轮轴的第三轴向运动,其中,这样构造和/或设置第三控制槽,使凸轮轴能够通过控制所述挺杆单元的控制单元的作用从初始位置或第一轴向移动位置运动到一个与初始位置和第一轴向移动位置不同的第二轴向移动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这样设计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控制槽,使得所述凸轮轴通过控制所述挺杆单元的控制单元的作用在三个相互不同的轴向移动位置之间任意调节。
9.如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调节装置具有可相对于静止的线圈单元并且作为对线圈单元通电的反应沿着运动纵轴线在至少两个调节位置之间运动的衔铁单元(46),该衔铁单元在端侧具有用于与挺杆单元共同作用的接合器件,其中,所述至少两个调节位置是无电流稳定的调节位置。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调节装置设计用于将衔铁单元置于第三调节位置,其中,所述第三调节位置沿着所述运动纵轴线的方向位于所述第一和第二调节位置之间。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衔铁单元具有形式为至少一个、优选两个永磁体的永磁体器件(50),该永磁体设计用于与静止的铁芯区域共同作用并且设计用导致和/或保持至少一个无电流稳定的调节位置。
12.如权利要求9至11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挺杆单元(17)借助于永磁作用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在所述衔铁单元(46)上。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运动方向以不可拆卸的方式连接所述衔铁单元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强度和/或磁特性。
14.如权利要求1至13之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调节装置具有壳体,该壳体构造为一对相互嵌套和/或相对插套设计的、弓形的壳体元件(40,42),驱动所述挺杆单元的衔铁单元(46)延伸经过该壳体元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ETO电磁有限责任公司,未经ETO电磁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938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