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燃料箱用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6945.7 | 申请日: | 2010-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4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隋晓辉;服部敏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F02M37/00;F16K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张敬强;李家浩 |
地址: | 日本神***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料箱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熔敷安装在汽车或二轮汽车等的燃料箱上,用于将流体的流道连接在燃料箱上的连接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汽车的燃料箱,普遍使用以高密度聚乙烯为主要材料而构成的树脂制燃料箱。因此,在将流体的流道连接在这种燃料箱上时,使用能够熔敷在该燃料箱上的合成树脂制的连接器。该燃料箱由高密度聚乙烯构成其外表面层,因此连接器的熔敷部位一般也由聚乙烯构成。然而,因为聚乙烯容易使燃料蒸发气体透过,因此在这种连接器中,能够适当地确保相对于燃料箱的熔敷强度且尽可能地阻止通过该熔敷部位的该气体的流出成为技术课题(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539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的问题点在于,在这种连接器中,能够适当地确保连接器相对于树脂制燃料箱的熔敷强度且可靠地阻止通过该熔敷部位的燃料蒸发气体的流出。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从第一观点出发,燃料箱用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将流体的流道连接在燃料箱上的连接器,具备:
由难以使由燃料产生的气体透过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部;以及
形成在该主体部的外侧,并且由比该主体部容易使上述气体透过且能熔敷在燃料箱的外面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外壳部,
主体部在外周部具备凸缘部,
外壳部具有从上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侧绕入并覆盖该凸缘部的下表面侧的熔敷用壁部,
并且,上述凸缘部形成为使其下表面在内侧的基部侧位于比该凸缘部的外周端靠下方。
另外,为了实现上述课题,在本发明中,从第二观点出发,燃料箱用连接器是一种用于将流体的流道连接在燃料箱上的连接器,具备:
由难以使由燃料产生的气体透过的合成树脂构成的主体部;以及
形成在该主体部的外侧,并且由比该主体部容易使上述气体透过且能熔敷在燃料箱的外面部的合成树脂构成的外壳部,
主体部在外周部具备凸缘部,
外壳部具有从上述凸缘部的上表面侧绕入并覆盖该凸缘部的下表面侧的熔敷用壁部,
并且,上述凸缘部的下表面具备以该凸缘部的外周端侧为倾斜上侧的倾斜。
上述外壳部的熔敷用壁部优选形成为使其下表面大致位于假想的一个平面上。
该连接器通过利用了外壳部的熔敷用壁部的熔敷、即在加热熔融状态下与燃料箱的外面部密合的熔敷用壁部的固化,或通过从与燃料箱的外面部密合的状态被加热熔融的熔敷用壁部的固化,利用该熔敷用壁部一体地固定在燃料箱上。在此,为了使该固定充分,优选使熔敷用壁部的壁厚变厚,但由于外壳部使由燃料产生的气体容易透过,因此使该熔敷用壁部变厚会导致使该气体透过的部分的扩大,从抑制该气体从熔敷部位的透过量的观点来看,在熔敷用壁部的厚壁化上有界限。如果使熔敷用壁部的熔融量变多,则能够减小主体部和燃料箱的由不使由燃料产生的气体通过的材料构成的中间层(气体阻挡层)的距离,因此有助于抑制该气体的透过量,但主体部是未计划与燃料箱的外面部熔敷的部分,因此若简单地增多熔敷用壁部的熔融量,则熔敷强度下降。在第一观点的连接器中,通过上述凸缘部的基部侧的下表面位于比其外周端侧的下表面靠下方,在第二观点的连接器中,通过上述凸缘部的下表面的上述倾斜,如上所述固定在燃料箱上的连接器的该凸缘部的下表面和燃料箱的外面部间的间隔在圆周方向的任意位置都在燃料箱所开设的开口的中心侧尽可能地窄,因此能够尽量难以使由燃料产生的气体透过该固定部位。另外,即使这样使凸缘部的下表面和燃料箱的外面部间的间隔在燃料箱所开设的开口的中心侧尽可能地窄,也能够在其外侧、在凸缘部的下表面和燃料箱之间确保充分的量的熔敷用壁部,能够避免产生上述那样的熔敷强度的下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连接器,能够适当地确保连接器相对于树脂制燃料箱的熔敷强度,且尽可能阻止通过该熔敷部位的燃料蒸发气体的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的侧视图。
图2是图1的A-A线剖视图,以假想线表示燃料箱的一部分。
图3是图2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4表示改变了图1~图3所示的连接器的主体部的凸缘部的结构的一部分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694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