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附有电极的基板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6325.3 | 申请日: | 2010-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686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2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恭子;罗洪义;张凤祥;王本仲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新加坡科技研究局 |
主分类号: | H05B33/02 | 分类号: | H05B33/02;H01L51/50;H05B33/1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李新红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附有 电极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制备具有电极的基板的方法,所述基板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下文中,有时称为有机EL器件);以及有机EL器件、发光器件以及包含所述具有电极的基板的显示器件。
[背景技术]
作为发光器件,使用有机物质作为发光材料的有机EL器件引起了关注。有机EL器件由电极对和设置在电极之间的发射层组成。当将电压施加至有机EL器件时,从阴极注入电子并且同时从阳极注入空穴;并且这些电子和空穴在发射层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射光。
从发射层发射的光穿过电极到达外侧,所以使用能够透射光的透明电极作为一对电极中的一个。这种透明电极通常使用例如由氧化铟锡(ITO)制成的薄膜。有机EL器件形成于具有电极的基板上,其中,例如,ITO薄膜形成于电极的表面上,从而允许从发射层发出的光穿过ITO薄膜和基板到达外侧。
基板与透明电极的折射率的比较显示透明电极通常具有更高的折射率。例如,玻璃基板具有约1.5的折射率,而ITO薄膜具有约2.0的折射率。透明电极与基板之间折射率的关系导致在透明电极与基板之间的界面处出现从发射层发射的光的全反射。因为归因于这种折射率差所导致的反射等,从发射层发射的大部分光被截留在器件中,并且无法到达外侧,导致光的无效利用。
因为该原因,为了增加光提取效率,提出了其中形成有降低反射等的结构的用于有机EL器件的基板。例如,公开了使用其中形成有多个微透镜的基板的有机EL器件(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A-2003-86353
[发明概述]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传统技术中,通过光刻法在感光树脂的表面上形成将成为微透镜的结构,而难以形成具有所需形状和排列的微结构微透镜。例如,非常难以制备高填充系数的各自为近似半球的多个微透镜,使得无法容易地形成光学设计为允许高提取效率的微透镜。这是传统技术的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用于有机EL器件的具有电极的基板的方法,其中所述方法使得可以容易地制备允许高光提取效率的结构。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制备具有电极的基板的方法,所述具有电极的基板包含依次层叠的低折射率层、功能层和透明电极,所述基板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电极的折射率n1、所述功能层的折射率n2和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折射率n3满足下式(1):
所述方法包括
通过使用模型的印刻(imprinting)法,在低折射率层的表面上形成凸凹部分(不平坦的部分),从而形成所述低折射率层的步骤,其中在所述模型的底基板的表面上布置有平均粒径为1.0μm至200μm的多个粒子,
其中通过将含有将成为所述功能层的材料的涂布液涂敷至所述低折射率层的已经形成有所述凸凹部分(不平坦的部分)的表面上并且将涂层固化,从而形成所述功能层的步骤,以及
在所述功能层上形成所述电极的步骤。
此外,本发明涉及一种制备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具有电极的基板的方法,其中所述多个粒子各自为近似球形并且以近密堆积排列布置在所述底基板的表面上。
此外,本发明涉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含通过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具有电极的基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新加坡科技研究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632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