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花插座型微针的给药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5408.0 | 申请日: | 2010-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955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小林胜则;滨本英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医药处方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庞立志;艾尼瓦尔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花插 座型微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使用剑山形(kenzan形)微针有效地穿刺皮肤的给药器。另外,本发明还涉及使用剑山形微针的粘贴贴剂的方法。
背景技术
药物的透皮给药通常是通过使用以涂布或粘贴于皮肤表面的溶液剂或膏剂形式来进行透皮给药的制剂来实现的。对于人而言,皮肤通常包括许多组织:具有10-30μm厚度的层状结构的角质层(角化层),约70μm厚度的表皮组织层,和约2mm厚度的真皮组织层。
角质层是构成皮肤的最外层的层状结构,发挥着防止各种药物渗入皮肤的阻挡层的功能。通常,皮肤阻挡作用的约50-90%归功于角质层。表皮层不像角质层对阻挡作用的贡献那样大;然而,它占剩余的约10%以上的皮肤阻挡作用。同时,真皮层在真皮层与表皮层之间的结合部附近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一旦药物到达真皮的深度,则药物会经由该毛细血管网迅速地扩散到更深的组织(毛囊,肌肉等)中。然后,该药物会从该毛细血管通过血液循环而全身扩散。
目前,已经开发了涂布或粘贴于皮肤表面上的溶液剂或膏剂形式透皮给药用的各种制剂。然而,由于上述的角质层阻挡作用,药物有效组分的吸收并不充分。例如,据报道,甚至连被认为显示高透皮吸收速率的吲哚美辛的透皮给药用制剂也仅仅能使吲哚美辛总量的约5%被透皮吸收。
因此,作为提高药物的皮肤渗透性的一种方法,如专利文件1中所示,已经尝试使用小针(微针或微量注射器)局部地破坏角质层来强制性地将药物输送至真皮层中。
用于此目的的小针优选具有30μm以上的长度以使它们可以到达真皮层,并且该小针被认为需要用于支撑该针的基板。因为该小针没有到达神经末端所在的真皮层,所以它们不会引起疼痛。因此,具有在不引起儿童害怕的情况下施用药物的优点等。
已经研究了生产微针的各种方法,同时还研究了用于使用微针有效地穿刺皮肤的装置(即,辅助工具)。这些装置采用了借助于弹簧等的冲击力用微针穿刺皮肤的方法(专利文件2,3和5)。
然而,这些利用冲击力的微针穿刺方法可能在穿刺皮肤的步骤中造成该微针的小针的容易断裂、并造成对皮肤表面的过度损伤。因此,造成的冲击更少且能温和地穿刺皮肤的装置受到期待。因此,已报道有注射器形式的阵列装置,其中活塞被插入管中并且由手按压而慢慢穿刺皮肤(专利文件4)。
专利文件1:JP-A-2006-149818
专利文件2:JP-A-2008-520369
专利文件3:JP-A-2008-543527
专利文件4:WO 2008 / 069566
专利文件5:JP-A-2008-535587。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简便且可携带的微针阵列的给药器(插入工具)。尤其,由可生物降解的树脂制造的微针(小针部分)的强度不充分,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当它们以非垂直的角度接近皮肤时,它们会在与皮肤表面接触时断裂而不能插入到皮肤中,或在插入时发生断裂而保持嵌入皮肤中。因此,提供可以使可生物降解的树脂制成的微针确切并容易地插入皮肤中的给药器,。
此外,本发明还提供设置有胶带状小片(chip)(有微针储藏于其中的粘附胶带)的给药器,其中,当皮肤通过使用该给药器用微针穿刺、然后从皮肤上取下给药器时,剑山形微针被用该胶带粘附于皮肤上并且保留在皮肤上。
解决该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医药处方,未经株式会社医药处方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54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