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孔支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5175.4 | 申请日: | 2010-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53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热雷米·佩拉斯-卡拉特;让·马里·科昂;拉乌赛·拉劳什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H1/02 | 分类号: | D04H1/02;D04H1/5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顾红霞;彭会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孔 支承 制品 及其 制备 方法 | ||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多孔制品及其制备方法。此类制品通常用于刷洗表面,例如地板、工作台面、鞋底等等。通常,此类多孔制品由非织造网构成。此类非织造网的结构和特性可变化,如从致密到开放、从坚硬到柔软、从刚性到柔性等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多孔支承制品及其制备方法。将多组分聚合物纤维进料到形成腔室内并将其至少填入支承网的内部空隙空间内。被填入的至少一些多组分纤维自粘合至彼此以形成嵌入支承网内的多孔网。嵌入的多孔网可以包含粘合至网的多组分纤维的颗粒。嵌入的多孔网中的任选颗粒可为(例如)研磨剂、吸收剂等。
因此,在一个方面,本文所公开的为一种制备多孔支承网的方法,包括:将不连续的多组分聚合物纤维进料到形成腔室内;在形成腔室内混合多组分纤维;将多组分纤维填入细丝状支承网的至少一些内部空隙空间内,以在支承网的至少一些内部空隙空间内形成被填入的纤维垫;以及使多组分纤维暴露于高温,以使至少一些多组分纤维熔融粘合至彼此,从而使得纤维垫自粘合为嵌入支承网内部的至少一些空隙空间内的多孔网。
在另一方面,本文公开了多孔支承制品,包括:细丝状支承网,其中包含内部空隙空间;位于细丝状支承网内部至少一些空隙空间内的嵌入多孔网,网的纤维基本上由不连续的多组分聚合物纤维组成,该纤维的至少一些至少在纤维接触的某些点熔融粘合至彼此从而构成自粘合网。
本发明的这些方面以及其他方面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将显而易见。然而,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将上述发明内容理解为是对受权利要求书保护的主题的限制,该主题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定,并且在审查期间可以进行修改。
附图说明
图1为如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多孔支承制品的透视图。
图2为如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支承网的剖视图。
图3为如本文所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支承网的剖视图。
图4为如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多孔支承制品的剖视图。
图5为如本文所公开的示例性嵌入网的一部分的分解剖视图。
图6为如本文所公开的示出用于制备多孔支承制品的示例性方法的部分剖面图中的侧视图。
图7为如本文所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多孔支承制品的剖视图。
图8为如本文所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多孔支承制品的剖视图。
图9为如本文所公开的另一个示例性多孔支承制品的剖视图。
虽然以上说明的附图和图片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但正如讨论过程中所指出的那样,还可以想到其他的实施例。在任何情况下,本公开都示例性而非限制性地提供本发明。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设计出许多其他的修改形式和实施例,这些修改形式和实施例也在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在上述多张图中,相同的参考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某些元件可能以相同或等同形式的倍数存在;在此类情况下,可能仅仅一个或多个代表性元件通过参考标号表明,但应当理解,此类参考标号适用于所有此类相同元件。除非另外指明,否则本文中的所有附图均未按比例绘制,并且选择这些附图是为了示出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具体地讲,除非另外指明,否则各种组件的尺寸仅用于示例性目的,并且不应根据图式推断介于各种组件的尺寸之间的关系。尽管在本公开中可能使用了例如“顶部”、“底部”、“上面”、“下面”、“下方”、“上方”、“前部”、“背部”、“向外”、“向内”、“向上”、“向下”、“第一”和“第二”等术语,但应当理解,除非另外指明,否则这些术语仅在其相对含义下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示例性多孔支承制品500。制品500至少由细丝状支承网300以及嵌入支承网300内部至少一些空隙空间内的多孔网100构成。参照图2,支承网300可包括含有内部空隙空间350的任何高度开放的细丝状网,在所述空隙空间350的至少一些内可嵌入多孔网100,如本文后面所述。所谓细丝状是指支承网300由聚合物细丝310构成,该细丝的直径可为至少约100微米,其在不同细丝接触的点处或在单根细丝自接触的点处粘合(如,熔融粘合),从而构成粘附网(即,具有足够的机械完整性以在本文所述的方法中进行操纵的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517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协作多点传输下行同步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输电线路防振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