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器盖组件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45001.8 | 申请日: | 2010-09-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57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植之原範久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艾科赛迪 |
| 主分类号: | F16D13/46 | 分类号: | F16D13/46;F16D13/71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刘佳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器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离合器盖组件,尤其涉及用于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或解除压紧的离合器盖组件。
背景技术
通常,离合器盖组件安装在发动机的飞轮上,用于向变速箱侧传递发动机的驱动力。这种离合器盖组件主要由离合器盖、压板以及膜片弹簧构成。离合器盖被固定在飞轮上,压板用于在压板与飞轮之间夹持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膜片弹簧用于向飞轮侧按压压板。膜片弹簧由环状弹性部、以及从环状弹性部的内周缘朝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杆部构成。膜片弹簧具有按压压板功能的同时,还具有用于解除对压板按压的杆(1ever)功能。而且,通过将离合器盖内周部的一部分弯曲而成的多个凸出部,离合器盖支撑该膜片弹簧(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种离合器盖组件中,通过释放机构按压膜片弹簧的杆部前端,解除膜片弹簧向压板的按压,离合器成OFF(切断动力传递)的状态。
专利文献1:特开2007-1985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如上所述,当离合器为切断动力传递状态时,膜片弹簧的杆部前端被释放机构按压。此时,支撑膜片弹簧的离合器盖会发生变形,如果变形量大,离合器的切换变得不好。具体而言,一旦离合器盖变形,支撑膜片弹簧的部分出现移动,即使释放机构移动量达到为离合器OFF设定的释放量,无法充分解除膜片弹簧对压板的按压,离合器无法成完全OFF的状态。
因此,为了得到良好的离合器切换性能,离合器盖的刚性高为好。由于离合器盖是将金属板冲压加工而成,因此,为了提高离合器盖的刚性,可以考虑增加离合器盖的板厚度。但是,一旦增加离合器盖的板厚度,重量会变重。
而且,如专利文献1所示,将离合器盖内周的一部分弯曲加工成凸出部,以支撑膜片弹簧形式的离合器盖中,为了形成该凸出部将大部分内周部切除,容易降低离合器盖的刚性,很容易使离合器的切换性能变得更加恶化。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利用离合器盖的一部分形成凸出部,且通过该凸出部支撑膜片弹簧型的离合器盖组件中,抑制离合器盖的刚性降低的同时,防止离合器切换的恶化。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是将离合器盘组件的摩擦部件压紧在发动机的飞轮上或解除压紧的离合器盖组件,其包括离合器盖、压板以及膜片弹簧。离合器盖能够固定在飞轮上,其中心部具有圆形的开口的同时,在内周部与外周部之间具有向飞轮侧弯曲,且向外周侧弯曲而成的多个凸出部,内周缘部环状连接。压板与离合器盖不能进行相对旋转地相连,且压板与飞轮之间夹持摩擦部件。膜片弹簧,被离合器盖的多个凸出部支撑,且向飞轮侧按压压板。
该离合器盖组件中,通过释放操作解除膜片弹簧对压板的按压力,来解除摩擦部件向飞轮的按压,离合器变成OFF状态。进行这种释放操作时,释放力作用于膜片弹簧,且该释放力作用于支撑膜片弹簧的离合器盖。此时,离合器盖的内周缘部环状连接。
因此,本发明的离合器盖,与原有的离合器盖相比刚性变高,即使释放力作用于它也不易变形,变形量小。所以,提高了离合器的切换性能。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离合器盖的内周缘部,形成有在轴向上朝远离飞轮侧突出且环状连接的凸缘部。
在这里,由于离合器盖的内周缘部上形成有凸缘部,离合器盖的刚性变得更高。因此,释放操作时离合器盖的变形量变得更少,进一步提高了离合器的切换性能。
根据本发明第三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中,还包括与多个凸出部一同支撑膜片弹簧的一对线环。
根据本发明第四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离合器盖组件中,离合器盖上形成有用于形成多个凸出部的多个通孔的同时,多个通孔分别与相邻的通孔独立而成,且相邻的通孔之间形成有连接外周部与内周部的桥部。
在这里,由于形成凸出部所需的多个通孔之间形成有桥部,离合器盖的刚性变得更高,进一步提高了离合器的切换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艾科赛迪,未经株式会社艾科赛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50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二羟基丙酮的酶促转化方法
- 下一篇:带有V形结构方式的八个气缸的内燃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