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3654.2 | 申请日: | 2010-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87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卢泓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 |
主分类号: | B60K15/01 | 分类号: | B60K15/01;B60K1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丁文蕴;郑永梅 |
地址: | 韩国忠***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流体 通道 快速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汽车燃料箱的燃料管等流体管上而能够使流体软管连接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Quick Connector),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使锁定部件的操作部位远离壳体的前端,从而不仅能够改善操作性,还能够以数量少的部件容易地构成的结构。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装卸自如地设置在汽车燃料箱的燃料管等流体管上,从而能够使流体软管连接。
图1表示了现有的一种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图2表示了该现有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以往,上述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使用了如图1及图2所示的结构等,该结构包括:在一侧设有流体管连接部211,且在另一侧设有流体软管连接部212的壳体210;设置在上述壳体210的流体管连接部211,并可装卸地支撑插入到流体管连接部211的流体管的锁定部件220;设置在上述壳体200的流体管连接部211的内部,能够维持流体管和壳体的流体管连接部211之间的气密的一对密封圈230;设置在上述一对密封圈230之间的间隔圈240;以及防止上述一对密封圈230和间隔圈240脱离的安全圈250。
就上述现有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200而言,在将流体管投入到壳体210的流体管连接部211时,能够通过具备弹性卡定片的锁定部件220牢固地支撑流体管,在通过向一侧按压锁定部件220的弹性按压片解除卡定状态时,能够从壳体210的流体管连接部211分离流体管,但是由于使用多个部件,因此存在制作繁琐、成本高的问题。
而且,由于锁定部件220的操作部位接近壳体210的前端,因此在装卸于流体管的过程中会与燃料箱侧壁等固定壁面产生干涉,存在操作性非常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课题
本发明是鉴于如上所述的现有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的缺点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通过将锁定部件的操作部位设在远离壳体的前端的位置,从而不仅能够提高装卸于流体管时的操作性,还能够以数量少的部件容易地构成,从而有利于削减成本。
课题解决手段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的特征在于,在锁定插入到壳体内部的流体管的锁定部件上,一体地设置防止密封圈和间隔圈脱离的安全圈。
即,本发明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具备:在一侧设有流体管连接部,且在另一侧设有流体软管连接部的壳体;设置在上述壳体的流体管连接部,并可装卸地支撑插入到流体管连接部的流体管的锁定部件;设置在上述壳体的流体管连接部的内部,并能够维持流体管与壳体的流体管连接部之间的气密的一对密封圈;以及设置在上述一对密封圈之间的间隔圈,在上述壳体的流体管连接部的外部两侧分别突出形成锁定部件连接部,在各锁定部件连接部的前端和后端设置嵌入孔和支撑孔,在上述锁定部件的两侧设置锁定片,该锁定片与上述壳体的锁定部件连接部连接,并在内侧中央突出形成有转动中心突起,在两个锁定片之间设置用于防止密封圈和间隔圈脱离的安全圈。
在本发明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中,上述锁定部件的各锁定片和安全圈由S形连结片连结。
而且,在上述锁定部件的各锁定片的前端部内侧设有锁定部,该锁定部插入并结合于壳体的锁定部件连接部的嵌入孔,并能够锁定投入到管连接部的流体管,在上述各锁定部的前方设有将流体管引导到管连接部的引导倾斜面,在上述各锁定部的后方设有卡定在流体管的卡定凸缘上而防止流体管脱离的锁定台阶。
另外,在上述锁定部件的各锁定片的后端部内侧设有弹性支撑片,该弹性支撑片插入壳体的锁定部件连接部的支撑孔而弹性支撑锁定片的转动。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由于防止密封圈和间隔圈脱离的安全圈一体地设置在锁定部件,因此能够由更少的部件容易地构成,有助于削减成本,由于通过按压位于离壳体前端较远的距离的锁定部件的后方部位,从而解除流体管的锁定,因此可以排除在装卸于流体管的过程中与燃料箱侧壁等固定壁面的干涉,从而能够获得可大幅提高操作性等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上述现有的汽车流体通道用快速连接器的纵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上述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上述实施例的纵剖视图。
图6是上述实施例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未经株式会社利富高韩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6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