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解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3543.1 | 申请日: | 2010-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66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石田秀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G9/008 | 分类号: | H01G9/008;H01G9/048;H01G9/08;H01G9/14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雒运朴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府守***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解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解电容器,尤其涉及卷绕型的电解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的卷绕型的电解电容器具备通过将阳极箔与阴极箔重合并卷绕而成的卷绕体,在阳极箔的表面形成电介质层,在阳极箔的电介质层与阴极箔之间夹设浸入有电解液的间隔件,在阳极箔电连接阳极引线,在阴极箔电连接阴极引线(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中,将阳极引线与阳极箔的电连接位置及阴极引线与阴极箔的电连接位置分别配置在卷绕体的卷绕轴的附近位置,从而能够减小引线间距离。通过减小引线间距离,在阳极引线与阴极引线之间产生的环路电感变小,从而该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感变小。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142353号公报
然而,在将上述连接位置配置在卷绕体的卷绕轴的附近位置的情况下,从电解电容器的外周面至阳极引线或阴极引线的距离变大。因此,即使在将电解电容器接近CPU(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等负载电路而搭载于电路基板的情况下,电解电容器的阳极引线及阴极引线至少从负载电路离开距该电解电容器的外周面的距离。因此,连接阳极引线或阴极引线与负载电路的配线变长,其结果是,存在该配线产生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等效串联电感变小且在搭载于电路基板时能够将阴极引线接近负载电路配置的电解电容器元件。
本发明涉及的第一电解电容器具备:通过卷绕在表面形成有电介质层的阳极箔而构成的卷绕体;在所述卷绕体的内部及外周面上形成的电解质层;在所述卷绕体的外周面上形成于所述电解质层的表面上的阴极层;与所述阳极箔电连接的多个阳极引线;与各阳极引线一一对应且与所述阴极层电连接的多个阴极引线。在此,各阳极引线从所述卷绕体的卷绕端面引出,各阴极引线在与该阴极引线对应的阳极引线的附近位置与所述阴极层的外周面电连接。
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中,各阴极引线和与其对应的阳极引线的引线间距离小,且各阴极引线在与该阴极引线对应的阳极引线的附近位置与阴极层的外周面电连接。从而,在阳极引线与阴极引线之间产生的环路电感小,因此,上述电解电容器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小。
另外,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中,各阳极引线从卷绕体的端面的外周部引出。从而,能够将各阴极引线在不扩大其与对应的阳极引线的引线间距离的情况下配置在电解电容器的外周面的附近位置或与该外周面为同一面上的位置处。根据该结构,在将上述电解电容器搭载于电路基板时,能够使阴极引线接近负载电路,通过使阴极引线接近负载电路,由此阴极引线与负载电路的配线距离变短,其结果是,在电解电容器与负载电路之间产生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变小。
并且,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中,在各阴极引线和与其对应的阳极引线之间形成电容器成分,该电容器成分以电解电容器所配备的阳极引线的数目并联连接。从而,考虑到在各阴极引线和与其对应的阳极引线之间产生的等效串联电感(ESL)及等效串联电阻(ESR)时,在上述电解电容器中形成电容器成分、ESL、ESR的串联电路以阳极引线的数目并联连接而成的等效电路。由此,电解电容器的静电容量与阳极引线的数目成比例地变大,而电解电容器的ESL及ELR与阳极引线的数目成反比例地变小。
在上述第一电解电容器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卷绕体通过将多片所述阳极箔卷绕而形成,在各阳极箔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电连接有所述阳极引线。
在上述第一电解电容器的又一具体结构中,所述卷绕体通过仅卷绕一片所述阳极箔而形成,在该阳极箔的多个部位电连接有所述阳极引线。
在上述第一电解电容器的另一具体结构中,该电解电容器还具备收容所述卷绕体的有底筒状的导电壳体。该导电壳体的导电部至少在内周面露出,在该导电壳体的内周面与所述阴极层的外周面之间,至少在各阳极引线的附近位置夹设有将导电壳体的导电部与阴极层电连接的导电构件,所述多个阴极引线与所述导电壳体的导电部连接而经由该导电壳体和导电构件与所述阴极层的外周面电连接。
在该具体结构中,能够通过导电壳体的外周面来构成电解电容器的外周面。在该结构中,阴极引线配置在构成电解电容器的外周面的导电壳体的外周面的附近位置或与该外周面为同一面上的位置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35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