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骨质疏松骨的肱骨头部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1126.3 | 申请日: | 2010-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78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康拉德·沙勒;阿尔弗烈德·尼德伯格;约翰·菲尔贝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72 | 分类号: | A61B17/72;A61B17/80;A61B17/8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杨黎峰;李欣 |
地址: | 瑞士奥*** | 国省代码: | 瑞士;CH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骨质 疏松 肱骨 头部 固定 装置 | ||
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2009年9月14日递交的发明名称为“用于骨质疏松骨的肱骨头部固定装置”的第61/242,093号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其全文公开内容以引用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的治疗,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预成型的线缆治疗骨质疏松骨的系统和方法,当力被施加于线缆的近端上时,预成型的线缆穿过骨。
背景技术
由于植入体不能被稳定地固定在骨上,故折骨的近端和远端的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病人是极大的挑战。用于治疗折骨的近端和远端的手术方法通常引起并发症,例如,骨连接不正、骨不结合、骨端骨坏死、螺钉松动和/或不能复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骨的装置,其包括:细长体,其被构造成联接至接骨板,使得当所述接骨板被安装至目标骨的期望位置时,所述细长体从所述接骨板以一角度向远处延伸,所述角度被选择为,使得所述细长体沿期望路径穿入骨的目标部位,所述细长体限定其中的腔,该腔延伸至所述细长体的远端内的开口。此外,该装置包括容纳在所述细长体的腔内的展开部件,所述展开部件用于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该装置还包括多根线缆,所述线缆联接至所述展开部件,使得所述展开部件在所述腔中的移动使所述线缆在插入位置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插入位置,所述线缆的远端被容纳在所述腔中,在展开位置,所述线缆的远端从所述细长体的远端的开口向远侧延伸出,以刺入骨的邻接于所述细长体的远端的部位。当所述线缆从所述细长体延伸出时,其被偏置成锚形。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系统的透视图;
图2示出图1的所述系统在第一构型中的侧视剖面图;
图3示出图1的所述系统的装置在所述第一构型中的侧视剖面图;
图4示出图1的所述系统在第二构型中的侧视剖面图;
图5示出在所述第二构型中图3的所述装置的远侧部分的侧视剖面图;
图6示出在所述第一构型中,根据本发明的备选实施方式的装置的侧视剖面图;以及
图7示出图6的所述装置在第二构型中的侧视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以下描述及附图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附图中相同部件采用同样的附图标记表示。本发明涉及骨的治疗以及,尤其是涉及可能难以固定的骨质疏松骨的治疗。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一种采用预成型的线缆治疗骨的系统和方法,当力被施加于线缆的近端上时,预成型的线缆穿过骨头。尽管所述示例性实施方式特别涉及到上肱骨的骨折的治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发明可用于治疗身体上的任何骨。还应该注意,本文中所用的术语“近”和“远”旨在描述朝向(近)和远离(远)所述装置的外科医生或其他用户的方向。
如图1-图5中所示,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系统100包括装置102,装置102可联接至纵向板104或与纵向板104形成整体,用于固定例如股骨或肱骨的骨断片。如图1中所示,装置102联接于板104的第一端106并从第一端106以相对于板104的纵向轴线的一角度远离延伸,所述角度选择成使得,当板104被安装至目标骨的期望位置时,装置102沿期望路径延伸进入目标骨的头部。板104从第一端106延伸至第二端108,以及包括沿板104的长度的多个开口110,开口110用于接纳骨固定部件以将板104固定至目标骨。尽管示出了装置102与板104形成整体,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备选实施方式中,如图6-图7中所示,装置102′可被形成为构造成联接至板104的单独的构件、钉状物或其他锚固部件。例如,装置102′可借助在板104上的开口而插入所述骨。因为装置102′为单独的构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装置102′的近端114′被构造成联接至板104。下文将进一步具体描述装置102′。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尽管所示出的装置102附接至板104的第一端106,但是该装置102可被附接或接合至沿板104的长度上的任何点,只要当板104联接于目标骨的期望位置时,装置102沿期望路径延伸进入骨的头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新特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11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