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陶瓷加热器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1038.3 | 申请日: | 2010-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11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山元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京瓷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B3/48 | 分类号: | H05B3/48;F23Q7/00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蒋亭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陶瓷 加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火花塞等中使用的陶瓷加热器,其中该火花塞使用于例如石油暖风机的点火用加热器或柴油发动机的起动辅助。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陶瓷加热器使用在以火花塞等为主的各种用途中,其中该火花塞使用于例如石油暖风机的点火用加热器或柴油发动机的起动辅助。该陶瓷加热器例如将由导电性陶瓷构成的发热体埋设在由绝缘性陶瓷构成的基体中而构成。在此种陶瓷加热器中,作为构成发热体的原料,使用以钼或钨的硅化物、氮化物及碳化物中的至少一个为主要成分的原料,而且,作为构成基体的原料,已知有以氮化硅为主要成分的原料。
然而,通常构成发热体的原料的热膨胀系数比构成基体的原料的热膨胀系数大,因此在发热时由于两者之间产生的热应力而基体可能会产生龟裂。因此,为了减少两者的热膨胀系数差,而提出有在基体中含有稀土类成分、铬的硅化物及铝成分的技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335397号公报
然而,在上述的以往的陶瓷加热器中,存在如下课题:即使发热体的热膨胀系数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减少,在异常时流过大电流的情况下还是会产生大的热应力,由此在基体内部产生龟裂。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以往的陶瓷加热器中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发热体与由陶瓷构成的基体的热膨胀差来抑制基体产生龟裂的情况,且耐久性优异的陶瓷加热器。
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特征在于,在陶瓷基体的内部埋设有发热电阻体,该发热电阻体具有由折回部及从该折回部的两端分别延伸的两条直线部构成的发热部,所述两条直线部的横截面形状中的相互对置的内侧的至少中央部为凹状。
在此,优选所述两条直线部的相互对置的内侧的至少中央部为弯曲的曲线状的凹状。
另外,优选所述两条直线部的横截面形状中的相互的外侧为弯曲的曲线状。
另外,优选所述两条直线部在横截面形状中分别为月牙状。
另外,优选配置有所述两条直线部的位置的所述陶瓷基体在横截面形状中,外周的形状与所述两条直线部的相互对置的内侧的至少中央部的凹状的壁面之间的形状不相似。
另外,优选所述折回部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直线部的横截面形状相同。
另外,所述发热电阻体的特征在于,所述发热部比其他部分的电阻高。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两条直线部的横截面形状中的相互对置的内侧的至少中央部为凹状,因此相互对置的内侧的面的面积增大,而且该面在剖视观察时不再是直线,因此能够分散被该相互对置的内侧的至少中央部(凹部)分隔的陶瓷基体在体积膨胀时产生的应力,发热部像缓冲器那样发挥作用而能够缓和该应力。因此,能够防止在异常时施加急剧的电压的情况下的发热部之间的陶瓷基体发生体积膨胀而产生龟裂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透视了内部的俯视透视图,(b)是其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陶瓷加热器的X-X线向视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另一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又一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再一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又再一例的横向剖视图。
图7是表示用于制作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中的发热体的模具的一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例子。
图1(a)是表示本发明的陶瓷加热器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透视了内部的俯视透视图,图1(b)是图1(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而且,图2是图1所示的陶瓷加热器的X-X线向视剖视图。
本例的陶瓷加热器10在陶瓷基体1的内部埋设发热电阻体而构成,该发热电阻体具有由折回部2c及从该折回部2c的两端分别延伸的两条直线部2a、2b构成的发热部2。如图所示,在棒状的陶瓷基体1的内部埋设有发热电阻体的结构的情况下,以折回部2c位于陶瓷基体1的前端部的方式埋设。并且,折回部2c形成为俯视下圆弧状,直线部2a、2b成为在俯视相互平行地形成的平行部,由折回部2c和直线部2a、2b构成的发热部2形成为U字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京瓷株式会社,未经京瓷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10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骨盆髂骨翼解剖型接骨板
- 下一篇:一种电子产品外接线防水结构及其装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