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制造方法及锂二次电池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40727.2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8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福知稔;荒濑龙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4/525 | 分类号: | H01M4/525;H01M4/36;H01M4/485;H01M4/5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二次 电池 正极 活性 物质 制造 方法 | ||
1.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含有: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和LiBiO2,式中,x表示0.98≤x≤1.20,y表示0<y≤0.5,z表示0<z≤0.5,其中,y+z<1。
LixNi1-y-zCoyMnzO2 (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锂复合氧化物为一次颗粒聚集而形成了二次颗粒的聚集状锂复合氧化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LiBiO2至少嵌入聚集状锂复合氧化物的颗粒内部而存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其是将(a)锂化合物、(b)包含镍原子、钴原子及锰原子的化合物及(c)铋化合物,以使锂原子相对于镍原子、钴原子、锰原子及铋原子的原子比(Li/{Ni+Co+Mn+Bi})为0.95以上的方式混合,煅烧所得到的混合物而生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LiBiO2的含量以Bi原子计为0.2~7.0重量%。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残存的LiOH为0.1重量%以下,并且残存的Li2CO3为0.5重量%以下。
7.一种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有如下工序:将(a)锂化合物、(b)包含镍原子、钴原子及锰原子的化合物,其中,以原子比计,相对于1摩尔镍原子,钴原子为0.1~1.0摩尔、锰原子为0.1~1.0摩尔、及(c)铋化合物,以使锂原子相对于镍原子、钴原子、锰原子及铋原子的原子比(Li/{Ni+C o+Mn+Bi})为0.95以上的方式混合的第1工序;接着,煅烧所得到的混合物而得到含有由下述通式(1)表示的锂复合氧化物、和LiBiO2的正极活性物质的第2工序,式中,x表示0.98≤x≤1.20,y表示0<y≤0.5,z表示0<z≤0.5,其中,y+z<1。
LixNi1-y-zCoyMnzO2 (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工序的煅烧在950℃以下进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包含镍原子、锰原子及钴原子的化合物为聚集状复合氢氧化物。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其还具有如下工序:用溶剂对所得到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清洗处理的第3工序;接着,对清洗处理后的正极活性物质进行退火处理的第4工序。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为水。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退火处理在400~800℃下进行。
13.一种锂二次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使用了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锂二次电池用正极活性物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07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涉型光纤分布式扰动传感器及其扰动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碳纳米管分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