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40390.5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792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薰;杉田靖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夏普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装置,特别是涉及在像素区域配置有多个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关于显示装置已知如下方法:在显示面板中设有多个光传感器,提供触摸面板、笔输入、扫描仪等的输入功能。为了将该方法应用于在各种光环境下所使用的移动设备,需要排除光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已知如下方法:从由光传感器探测到的信号除去依赖于光环境的成分,求出原来应输入的信号。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如下情况:在与各个显示元件对应地设有受光元件的输入输出装置中,在1帧期间使背光源亮灭1次,为了在1帧期间从所有的受光元件取得背光源点亮期间的光量和背光源熄灭期间的光量,针对受光元件按线顺序进行复位和读出。
图20是示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背光源的点亮和熄灭定时、以及针对受光元件的复位和读出定时的图。如图20所示,背光源在1帧期间的前半点亮,在后半熄灭。在背光源点亮期间,针对受光元件的复位按线顺序进行(实线箭头),然后,从受光元件的读出按线顺序进行(虚线箭头)。在背光源熄灭期间也同样进行针对受光元件的复位和读出。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具备图21所示的单位受光部的固体摄像装置。图21所示的单位受光部包含1个光电转换部PD和2个电荷存储部C1、C2。当接受来自发光装置的光的基于物体的反射光和外界光两者时,第1采样栅极SG1导通,由光电转换部PD所生成的电荷存储于第1电荷存储部C1。当仅接受外界光时,第2采样栅极SG2导通,由光电转换部PD所生成的电荷存储于第2电荷存储部C2。求出存储于2个电荷存储部C1、C2的电荷量之差,由此能求出来自发光装置的光的基于物体的反射光的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0727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52118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在显示面板设有多个光传感器的显示装置中,从光传感器的读出按线顺序进行。另外,移动设备用的背光源以画面整体的形式同时点亮,同时熄灭。
专利文献1记载的输入输出装置在1帧期间使背光源亮灭1次,在背光源点亮期间,在不重复的期间进行复位和读出,在背光源熄灭期间也在不重复的期间进行复位和读出。因此,需要在1/4帧期间以内(例如,当帧率为60帧/秒时,在1/240秒以内)进行从受光元件的读出。但是,进行这样的高速读出实际上相当困难。
另外,在背光源点亮期间由受光元件探测光的期间(图20所示的B 1)与在背光源熄灭期间由受光元件探测光的期间(图20所示的B2)之间,具有1/2帧期间的偏差。因此,相对于移动输入的跟随性随输入方向而变动。另外,该输入输出装置在复位完成紧后开始读出,在读出完成紧后开始复位。因此,不能自由决定背光源点亮期间、背光源熄灭期间的长度、间隔。
另外,该输入输出装置利用相同的受光元件检测背光源点亮期间的光量和背光源熄灭期间的光量。因此,当在某受光元件中检测到背光源点亮期间的光量时,在从该受光元件读出检测到的光量之前,在该受光元件中不能开始背光源熄灭期间的光量的检测。
另外,该输入输出装置分别探测背光源点亮期间的光量和背光源熄灭期间的光量。因此,当任一光量饱和时,不能准确地求出两者之差。作为防止光量的饱和的方法,考虑到降低光传感器的灵敏度的方法、缩短光闸速度(存储时间)的方法。但是,当降低光传感器的灵敏度时,光量的检测精度降低。另外,因为帧率被预先决定的情况多,所以难以调整光闸速度。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具有不依赖于光环境的输入功能的显示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第1方面是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像素区域配置有多个光传感器,具备:
显示面板,其包含多个显示像素电路和多个传感器像素电路;以及
驱动电路,其针对上述传感器像素电路输出表示是光源点亮时还是光源熄灭时的控制信号,
上述传感器像素电路包含:
1个光传感器;
1个存储节点,其存储与探测到的光量相应的电荷;
读出晶体管,其具有连接到上述存储节点的控制端子;以及
多个开关元件,其按照上述控制信号导通/截止,切换流过上述光传感器的电流的通过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夏普株式会社,未经夏普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40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