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非离子类表面活性剂和防雾剂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9806.1 | 申请日: | 2010-09-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4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本多良隆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71/02 | 分类号: | C08L71/02;C08G65/337;C08J5/18;C09K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离子 表面活性剂 防雾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含氟环氧化物为原料的非离子性化合物以及含有该化合物的低表面张力化剂,特别涉及农业用膜的防雾剂。
背景技术
对于溶液和各种有机溶剂的低表面张力化有效含氟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一直以来在向涂料等的添加剂、各种浸透剂、流平剂、农业用膜的防雾剂等中使用。与烃类表面活性剂相比,含氟表面活性剂的优点在于以极少量的添加使母溶液的表面张力降低。
目前,这些氟类表面活性剂中大量使用的聚氟烷基,一般含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全氟烷基(Rf基)(参照日本特开昭57-136534号公报等)。
但是,在最近,EPA(美国环境保护局)公开了对于由调聚反应得到的含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全氟烷基(Rf基)的化合物,有通过调聚物分解或代谢而产生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以下,简称为“PFOA”)的可能性(参照EPA OPPT FACT SHEET April 14,2003(http://www.epa.gov/opptintr/pfoa/pfoafacts.pdf))。
另外,EPA发表了对PFOA强化科学调查(参照EPA报告″PRELIMINARY RISK AS SES SMENT OF TH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AS SOCIATED WITH EXPOSURE TO PERFLUOROOCTANOIC ACID AND ITS SALTS″(http://www.epa.gov/opptintr/pfoa/pfoara.pdf)),将PFOA对环境的负荷视为课题。
因此,近年来,出于降低对环境负荷的目的,研究了尝试使用短链Rf基的化合物(参照日本特开2006-219586号公报等),通过使碳原子数小于8而抑制PFOA的产生。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栽培作物的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湿度,而在塑料大棚内保持高湿度,因此产生雾。该雾被认为与栽培作物的病害虫或收获物的品质有密切的关系,在温室栽培中,应该尽量避免。
雾是在温室内的水蒸气结露而产生的,多发于温室内外的气温差急剧变化的秋冬季和早晚。作为非离子类含氟表面活性剂一大用途,有向农业用膜进行内添,抑制在塑料大棚内的秋冬季的雾的发生的用途(以下,称为“防雾剂”)。其中,“内添”是指在薄膜的原料树脂中添加、混合表面活性剂后,成型加工为薄膜状时的向树脂中的添加。在该防雾剂的用途中,目前一直使用含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化合物作为表面活性剂(参照日本特开昭59-093739号公报等)。因此,在防雾剂的用途中,也有产生PFOA的潜在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7-13653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1958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昭59-09373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抑制了PFOA的产生、对环境负荷小的组合物,提供含有该组合物的农业用膜的防雾剂,以及提供含有该组合物的表面活性剂。
如上所述,目前,作为氟类表面活性剂使用的化合物,一直使用作为含氟基具有碳原子数为8以上的Rf基的化合物。这些Rf基,如下式所示,通常,由通过四氟乙烯的调聚反应产生的调聚物衍生,从其制造上的优点和成本方面出发,大多为碳原子数8、10、12等的化合物的混合物。
CF3CF2-I+nCF2=CF2→CF3CF2-(CF2CF2)n-I
为了避免PFOA问题,在与表面活性剂相关的化合物中,也必须开发以碳原子数小的Rf基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
同样必须要开发含有以碳原子数小的Rf基为原料的表面活性剂的防雾剂。
即,在农业用膜中,在树脂中内添防雾剂成型为薄膜状时,需要在表面经时渗出,能够对表面进行改性。氟化合物由于与水或一般的烃没有亲和性,不会简单地溶解,因此,在树脂中内添成型时,具有随时间逐渐在表面渗出的性质。因此,若在树脂中添加极少量,则有氟化合物在表面出现而将表面改性的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80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