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胶囊及其生产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9559.5 | 申请日: | 2010-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0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津田尚己;小泽真由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N25/28 | 分类号: | A01N25/28;A01N25/04;A01N25/30;A01N43/12;A01N43/36;A01N43/54;A01N43/56;A01N43/90;A01N51/00;A01P3/00;A01P7/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 31210 | 代理人: | 徐申民;汤国华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胶囊 及其 生产 方法 | ||
1.一种微胶囊,其中液滴用树脂涂覆,其中在该液滴中,杀虫活性固体成分悬浮于由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
其中R代表C1-C5烷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活性固体成分由两种以上的固体杀虫化合物组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种以上的固体杀虫化合物由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大于10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小于3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组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活性固体成分是新烟碱类化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活性固体成分是噻虫胺。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在20℃下水溶性大于10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是噻虫胺。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在20℃下水溶性大于10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是福拉比。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是聚氨酯树脂或者聚脲树脂。
9.一种生产微胶囊的方法,其中,
(1)将杀虫活性固体成分悬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
(2)使得到的悬浮液与水混合,以便得到在水中乳化的油液滴,
(3)在液滴的周围形成树脂涂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杀虫活性固体成分悬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中,
(2)使得到的悬浮液与水混合,以便得到在水中乳化的油液滴,
(3)液滴中的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或者多胺起反应,以便在液滴周围形成树脂涂膜。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大于10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小于3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悬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
(2)使得到的悬浮液与水混合,以便得到在水中乳化的油液滴,
(3)在液滴的周围形成树脂涂膜。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大于10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小于3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悬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中,
(2)使得到的悬浮液与水混合,以便得到在水中乳化的油液滴,
(3)向包含液滴的乳液中添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在液滴周围形成树脂涂膜。
13.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产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1)将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大于10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和至少一种在20℃下水溶性小于30ppm的固体杀虫化合物悬浮于权利要求1所述的式(I)所示的化合物和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中,
(2)使得到的悬浮液与水混合,以便得到在水中乳化的油液滴,
(3)向包含液滴的乳液中添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然后使液滴中的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或者多胺起反应,以便在液滴周围形成树脂涂膜。
14.如权利要求12或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生产微胶囊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是木质素磺酸盐。
15.一种使用如权利要求9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生产的微胶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住友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住友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9559.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目标装置选择方法、系统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化学机械抛光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