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排气阀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8206.3 | 申请日: | 201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1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D·L·皮弗;C·J·马丁;R·本杰;A·麦金托什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顿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15/035 | 分类号: | B60K15/035;F16K24/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吴鹏;马江立 |
地址: | 美国俄***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阀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的涉及排气阀组件,包括能够防止燃料箱加注过满和减少动态状况期间的燃料外溢(carryover)的加注限制排气阀组件。
背景技术
燃料液位响应排气阀通常用于车辆燃料箱中。排气阀可采用浮子,该浮子可在特定条件下关闭排气孔。排气阀的排气孔可在燃料低于特定液位时保持打开且可在燃料到达该阀时关闭。由此,排气阀可控制燃料箱排气,以防止燃料箱中的过压和真空状况。由此,排气阀(即燃料切断或“加注限制”排气阀)也可在燃料箱中的燃料液位达到预定液位时阻止蒸气流动,以便在燃料箱和加注器管子内形成压力差以执行自动切断,并且还可防止液态燃料从排气孔溅射出来。
常规排气阀可在静态状况和动态状况(例如在燃料加注期间)下以各种有效程度工作。希望有一种这样的排气阀,该排气阀能够允许液态燃料从排气孔附近更快排出,从而防止残余液体被携带到空气流中并从排气阀流出(即,减少动态状况期间的燃料外溢)。
发明内容
提供一种排气阀组件,该排气阀组件包括外壳、第一排气孔、浮子和第二排气孔。在一个实施例中,该排气阀组件包括球体止挡件,该球体止挡件构造成关闭第二排气孔以便有利于形成外壳与燃料箱之间的压力差。
根据以下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变得显而易见,详细描述借助于非限制性的示例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和特征。
附图说明
现将参考附图举例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采用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阀的车辆燃料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阀的截面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图2的阀的一部分(锥形物)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将详细参见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图示。尽管将结合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但应理解,它们并非旨在将本发明局限于这些示例。相反,本发明旨在涵盖可被包括在如所附权利要求中所体现的或者通过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替换、改型和等同物。
现参见示出了车辆燃料系统的图1,加注限制排气阀10一般可安装在车辆燃料系统的燃料箱12中。该车辆燃料系统可包括再循环管线13、加注杯15和燃料加注喷嘴17。该车辆燃料系统还可包括用于将燃料引导到燃料箱12内的加注管子14和蒸气回收系统(例如蒸气罐)16,燃料蒸气从箱12经阀10和排气管线18排放到该蒸气回收系统。当箱12中的燃料液位低于阀10时,阀10可打开且可使得大量的燃料蒸气进入蒸气回收系统16。当液态燃料到达阀10时,阀10可通过关闭来作出响应,由此切断通向蒸气回收系统16的流动。
现参见图2,外壳20可设置成收纳用于阀10的内阀机构。外壳2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或大致圆柱形。外壳20可以例如从耐燃料的塑料模制而成,且如果需要的话,可以安装在燃料箱12的壁中。外壳20可限定平面(例如环)22,该平面用于允许蒸气流入外壳20、在浮子24周围流动并从第一排气孔26流出,如下文进一步描述的。当燃料液位达到位于外壳20底部的预定液位时,可停止蒸气流从外壳20的底部流动。在该预定燃料液位,蒸气可仅流经第二排气孔28。
第一排气孔26可设置成用于将阀10内的蒸气排放到排气回收系统16。如下文所述,第一排气孔26可在特定燃料状况下临时关闭。当第一排气孔26关闭时,外壳20内部的压力可上升,从而使燃料箱12中的压力也上升并最终切断从燃料泵(未示出)加注的燃料。
阀10的内阀机构可包括浮子24、密封件30和弹性部件32。浮子24可设置成用于在外壳20中的燃料液位达到选定或预定液位时关闭第一排气孔26。浮子24可在外壳20内移动,以便响应于燃料箱12中的燃料液位而上下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燃料液位处于浮子24约3/4的高度时,浮子24可浮起。浮子24可构造和尺寸设计成在外壳20内以受控的方式上下自由移动。
密封件30可设置成用于在外壳20中的燃料液位达到选定或预定液位时关闭第一排气孔26。密封件30可连接至浮子2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顿公司,未经伊顿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820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