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负载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7800.0 | 申请日: | 2010-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62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后藤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5F1/455 | 分类号: | G05F1/455;H02M1/08;H03K17/1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陈萍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负载 控制 装置 | ||
1.一种负载控制装置,是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双线式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开关部,具有相对于交流电源及负载串联连接的主开关元件,对负载控制电力的供给;
操作开关,由用户进行操作,至少输出用于启动负载的启动信号;
控制部,与上述操作开关连接,根据从上述操作开关发送来的信号,控制上述主开关部的开关;
第1电源部,从上述主开关部的两端经由整流部来进行电力供给,对上述控制部供给稳定的电压;
第2电源部,从上述主开关部的两端经由整流部来进行电力供给,在停止对负载的电力供给时,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以及
第3电源部,在上述主开关部为闭状态且对负载进行电力供给时,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
从上述操作开关收到上述启动信号时,上述控制部在将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的电源从上述第2电源部切换为上述第3电源部之前,对上述主开关部输出用于使上述主开关元件导通的初始驱动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开关元件是三端双向开关,上述初始驱动信号是上述三端双向开关的栅极所输入的具有任意脉冲宽度的1个脉冲信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主开关元件是具有晶体管构造的元件,上述初始驱动信号是上述晶体管构造的栅极所输入的具有商用电源的1/4周期以上且小于1/2周期的脉冲宽度的1个脉冲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辅助开关部,该辅助开关部具有晶闸管构造的辅助开关元件,在上述主开关部为非导通时,对负载控制电力的供给。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缓冲电容器,在上述第2电源部及上述第3电源部的任一个均未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时,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用于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的电力;以及
电压检测部,在上述主开关部为闭状态且对负载进行电力供给时,检测对上述第3电源部的输入电压或上述缓冲电容器的端子电压;
上述控制部于对上述负载供给电力时,当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对上述第3电源部的输入电压或上述缓冲电容器的端子电压达到规定的阈值时,将用于使上述主开关部导通规定时间的第1脉冲信号输出至上述主开关部,并且在因上述第1脉冲信号的消失而上述主开关部成为非导通时,输出用于使上述辅助开关部导通的第2脉冲信号。
6.一种负载控制装置,是串联连接于交流电源与负载之间的双线式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主开关部,具有晶体管构造的开关元件,对负载控制电力的供给;
辅助开关部,具有晶闸管构造的开关元件,在上述主开关部为非导通时,对负载控制电力的供给;
控制部,控制上述主开关部及上述辅助开关部的开关;
第1电源部,从上述主开关部的两端经由整流部来进行电力供给,对上述控制部供给稳定的电压;
第2电源部,从上述主开关部的两端经由整流部来进行电力供给,在停止对负载的电力供给时,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
第3电源部,在上述主开关部或上述辅助开关部为闭状态且对负载进行电力供给时,对上述第1电源部供给电力;
电压检测部,检测输入至上述第3电源部的电压;以及
零交检测部,检测负载电流的零交点;
上述控制部,
在对负载供给电力时,在上述零交检测部检测出负载电流的零交点之后,在规定的等待限度时间内上述电压检测部检测出输入至上述第3电源部的电压达到规定的阈值时,使主开关部驱动信号上升,该主开关部驱动信号用于使上述主开关部导通,在上述零交检测部检测出负载电流的零交点后经过小于负载电流的半周期的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主开关部驱动信号下降,
在对负载供给电力时,在上述等待限度时间内上述电压检测部未检测出输入至上述第3电源部的电压达到规定的阈值时,在经过上述等待限度时间之后使上述主开关部驱动信号上升,在上述零交检测部检测出负载电流的零交点之后经过小于负载电流的半周期的规定时间之后,使上述主开关部驱动信号下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负载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上述等待限度时间为电源周期的1/4以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780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常规过滤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硅晶圆用黏合性树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