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金属管的拉拔装置及拉拔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898.8 | 申请日: | 2010-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41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山本学;张替勳;境祐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C3/16 | 分类号: | B21C3/16;B21C1/22;B21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常殿国;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金属管 拉拔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制造金属制拉拔管例如适于用作复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设备的OPC感光鼓用基体的、尺寸精度优异的拉拔管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以及使用该拉拔装置的拉拔方法。此外,在本说明书的记载中,拉拔装置及拉拔方法的“后方”表示相对于拉拔管的管坯侧的方向,“前方”表示相对于管坯(毛管,素管)的拉拔管侧的方向。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打印机、激光打印机、传真机等电子照相设备的OPC的感光鼓用基体,多使用适于大量生产的无切削管。
作为无切削管中的一种,有将铝挤压管坯进行拉拔加工的ED管,从可将多个制品管通过一次拉拔来生产的方面来看可以大量生产,作为可满足市场扩大所产生的大量消费的制法而引人瞩目。
该ED管通过以下步骤来制造,首先将铝制的坯料挤压而得到铝挤压管坯,将该挤压管坯切断为预定长度后,进行模具和芯棒所进行的一道次(パス)或二道次以上的拉拔加工,得到限定为预定形状(外径、内径、厚度)的铝管,进行切断、端部的倒角加工、清洗,检查尺寸和外观。
在该感光鼓用基体用铝管的拉拔加工中,易于预先涂敷向管的外表面而供给润滑油以及在拉拔加工中随时使润滑油流下。但是,在向管的内表面供给润滑油特别是将管坯以高速进行两道次以上的连续拉拔的ED管的情况下,由于难以使润滑油预先流入管的内表面,因此必须在芯棒涂敷润滑油而插入管坯内,且在该状态下进行拉拔。因此,sh对于可随时供给润滑油的外表面,内表面有时在拉拔途中润滑油不足而发生烧结,使拉拔管偏斜(フレ)精度下降。
对于此类问题,本申请的申请人提出了一种拉拔装置,在支承芯棒的中空的杆的周壁设置开口部,将从杆的后端部向内部供给的润滑油从上述开口部排出,且随时可向管坯的内表面供给润滑油。在该拉拔装置中,为了将在芯棒的管的内表面附着的润滑油均匀地涂开,而在杆安装有芯部(中子)(专利文献1、2)。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特开2009-22982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2009-456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上述拉拔装置中将多个挤压管坯依次拉拔的工序中,在一个挤压管坯的拉拔完成时停止润滑油的供给而将已加工的拉拔管从装置取出,并将下一挤压管坯设置在装置而开始拉拔时再次开始润滑油供给。这样,在润滑油供给断续的工序中,在润滑油的供给停止时杆内的润滑油从开口部流出。而且,由于杆内部没有用润滑油装满,因此即使再次开始润滑油供给,从在芯棒附近设置的开口部排出一定量的润滑油之前也耗费时间,润滑油的排出的响应性差。因此,出现以下问题,在没有排出足够的润滑油的状态下拉拔时有可能在开始拉拔的部分产生烧结,在等待排出量的恢复而拉拔开始时加工效率下降。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鉴于上述背景技术,其目的是在从在支承芯棒的中空的杆设置的开口部排出润滑油而使其附着在管坯的内表面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中,在进行断续的润滑油供给的情况下提高润滑油排出的响应性。
即,本发明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和拉拔方法具有下述的(1)~(10)中记载的构成。
(1)一种金属管的拉拔装置,使金属制管坯通过成形外表面的模具和成形内表面的芯棒之间来进行加工,其特征在于,排出润滑油的排出口在支承所述芯棒的中空的杆的外周面开口,该排出口仅在比杆的上下方向的中心靠上的区域设置。
(2)根据前项(1)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在拉拔方向上,所述排出口和芯棒的定径部的距离为20cm以下。
(3)根据前项(1)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在所述排出口设有从杆的外周面突出的喷嘴。
(4)根据前项(2)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在所述排出口设有从杆的外周面突出的喷嘴。
(5)根据前项(1)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所述排出口朝向前方开口。
(6)根据前项(2)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所述排出口朝向前方开口。
(7)根据前项(3)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所述排出口朝向前方开口。
(8)根据前项(4)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所述排出口朝向前方开口。
(9)根据前项(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金属管的拉拔装置,所述排出口在周向上相对于杆的中心在从杆的顶点起60°以下的角度范围内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昭和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昭和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8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