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铰链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752.3 | 申请日: | 2010-08-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9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A·沃尔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通用电气航空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4 | 分类号: | H01R13/04;H01R13/11;H01R25/14;H01R35/04;H02G3/18;H05K7/1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朱铁宏;谭祐祥 |
地址: | 英国格***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铰链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提供电性连接的铰链,尤其是用于飞行器电功率系统中。本发明还涉及用于飞行器的电功率分配系统。
背景技术
决定安装在飞行器中的现代功率分配系统设计的因素包括成本、重量和体积。为了减小总体包装尺寸,将采取利用每一可用表面和空间的设计措施。然而,在零件寿命期间需要一般的操作和维护通路(access),且因此构件通常安装在单元上的铰接门上。
对于一次功率分配而言,安装在门上的构件可能需要高达和超过500A的电流馈电。如此之大的电流需要庞大、较重且本身无挠性的馈电线缆。举例来说,一些线缆需要直径15mm粗以便传输所需的电流。因此,需要大量空间来容纳过量的线缆,这使其具有附加的重量用以操作门的较大开启和闭合力,以及很大程度上不可预知的线缆线束磨耗,这些迫使它们不会以机械设计操作的方式来起作用。
已经提出的用以克服所需体积量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为在单元中配置空间来容纳过量的线缆。然而,这不会减小线缆挠曲的阻力。现有技术的附加解决方案是通过成束的多条线缆来传送功率越过门铰链。这能够实现增大的挠性且因此减小了开启和关闭门所需的力,但使用多条″较细″线缆会增大经过增大的绝缘和线束保持截面面积的重量。如果一条缆线(wire)断裂而其它缆线处于并联连接,则这还使其伴有故障未被检测到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飞行器功率分配系统单元的铰链,该单元具有包括第一壳体部分和第二壳体部分的壳体,该铰链包括:
用于连接到单元的第一壳体部分上的第一铰链部件,以及
用于连接到单元的第二壳体部分上的第二铰链部件,
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包括导电材料,且可彼此连接以在铰链部件之间建立电性连接并容许铰链部件之间的相对旋转。
有利的是,本发明克服了与线缆连接相关的问题,因为铰链容许单元的门容易旋转,从而需要较小的力来开启和/或关闭单元的门,同时提供电性连接来将功率传递至安装在单元内的门上的构件。因此,从单元主体向安装在门上的构件传递电流便不需要缆线。通过本发明,有可能使得飞行器功率分配系统单元的总体体积和重量得以减小。
第二铰链部件可移除地接合在第一铰链部件的腔体中,由此单元的门可容易地插上和从单元中除去,而无需限制门运动的功率线缆。
附图说明
下面是仅通过举例的方式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说明,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飞行器功率分配系统的单元;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
图3为根据本发明的铰链的一部分的透视图;
图4为可连接到图3中所示的铰链部分上的汇流条(busbar)的透视图;
图5为部分组装的铰链的透视图;
图6示出了包括图4中所示的汇流条的组装铰链;以及
图7和图8为根据本发明的包括铰链的飞行器功率分配系统的单元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中示出了飞行器电功率分配系统的单元1,其包括第一壳体部分3和第二壳体部分2。第二壳体部分2构成通过铰链4可旋转地连接到第一壳体部分3上的门,第一壳体部分构成单元1的主体。电流经由功率输入端8进入单元1,其中,功率输入端8向电母线7提供功率,用于将电流分配至提供在单元内的电负载12。功率还从输入端8传递至安装到单元的门2上的电母线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门2上的母线6经由单元中的母线7连接到功率输入端8上。将门2连接到单元1的主体3上的铰链4包括导电材料,由此电流可传导至电母线6。此外,一个或多个电气装置5安装到门2上,优选是在门的内侧上,并从母线6汲取功率,同时该装置还连接到对应的功率输出端9上。在线缆用于功率输出端9的情况下,这可使用比功率输入端所需的更细、更为挠性的缆线来实现。作为备选,功率输出端可跨过图1中未示出的第二铰链予以传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通用电气航空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通用电气航空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75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