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唇式密封件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080.6 | 申请日: | 2010-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3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老山幸一郎;村上英幸;中园优作 | 申请(专利权)人: | 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32 | 分类号: | F16J1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王锦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作为密封装置的一种的唇式密封件。本发明的唇式密封件例如面向汽车等车辆用水泵(W/P)用作轴密封件,或者面向家电用或轻负载的工业用水泵(W/P)用作轴密封件等。
背景技术
先前以来,如图10所示,已知有一种唇式密封件81,其通过安装于壳体72的轴孔72a内周并且滑动自如地密接于在所述轴孔72a中插通的轴74的周面,从而抑制机内的密封流体向大气侧泄露,该唇式密封件81具有:橡胶状弹性体制的第一密封唇82,配置于密封流体侧A;以及树脂制的第二密封唇83,配置于大气侧B(参照专利文献1)。
由于上述现有的唇式密封件81具有多个密封唇82、83而各自发挥密封作用,因此,可以发挥优良的密封效果,但是,在以下方面产生不适之处。
即,由于在最近的环境问题中再利用上的要求,因此,当寻求唇式密封件的各构成部件在材质上分类之后进行处理时,在上述现有的唇式密封件81中,橡胶状弹性体制的第一密封唇82硫化粘接于金属制的加强环84上,82、84两者作为一体的硫化成形品而成形。因此,对82、84两者进行处理时,不能容易地进行分离/分别,因而不能够满足上述再利用上的要求。
因此,如图11所示,本申请人之前提出了一种唇式密封件91,其具有:橡胶状弹性体制的第一唇密封构件92,设置有配置于密封流体侧A的第一密封唇93;树脂制的第二唇密封构件94,设置有配置于大气侧B的第二密封唇95;以及两个金属制的外壳96、97,从轴向两侧夹入两个唇密封构件92、94;并且该唇式密封件91具有以非粘接的方式组装这些四个部件的构造(参照专利文献2),根据该现有技术,由于各部件是非粘接的,因此,容易对各部件进行分离/分别,因而可以满足上述再利用上的要求。但是,在该现有技术中,在以下方面还有改进的余地。
(1)构成部件相互的组装保持性
即,在上述唇式密封件91中,两个外壳96、97具有用于从轴向两侧分别夹入两唇密封构件92、94的环状的平面部96a、97a,并且在该平面部96a、97a上一体成形筒状部96b、97b,筒状部96b、97b在密封流体A的外壳96中嵌合于第一唇密封构件92的圆筒部92a的内周侧,在大气侧B的外壳97中压入固定于在第一唇密封构件92的圆筒部92a上设置的插入孔92b。因此,各部件通过随着这些嵌合和压入的嵌合量和压入量的设定,从而被保持在组装状态,但是,当各部件在轴向上受力的情况下,并没有在各部件之间特别设置用于防止部件相互的轴向的分离的卡合构造。因此,当将安装于壳体72的轴孔72a内周状态的唇式密封件91卸下而在轴向(箭头C方向)上拉动密封流体侧A的外壳96时,会有仅该外壳96被拉出而其他的部件以安装的状态残留的情况(或者会有仅外壳96和第一唇密封构件92被拉出,第二唇密封构件94和大气侧B的外壳97残留的情况),这是因为部件彼此的组装保持力仅依存于摩擦力而别无他因。
(2)安装操作性
此外,在上述唇式密封件91中,两个外壳96、97没有特别具有规定相互的轴向间隔的构造。此外,当夹持于两者之间的橡胶状弹性体制的第一唇密封构件92不在沿轴向被压缩的状态下被使用时,不发挥充分的密封作用,即,存在从树脂制的第二唇密封构件94和大气侧B的外壳97之间产生密封流体泄漏的危险。因此,在安装上述唇式密封件91时,将该唇式密封件91抵接于在壳体72的轴孔72a内周设置的台阶部98,并且一边施加轴向的压缩负荷,一边使用弹性挡环(スナツプリング)99而进行安装,由此,在该唇式密封件91中,其整体在台阶部98与弹性挡环99之间在沿轴向被压缩的状态下进行安装。但是,像这样一边施加轴向的压缩负荷一边使用弹性挡环99而进行安装的作业存在极其复杂的这一不适之处。
此外,由于在第一唇密封构件92的圆筒部92a上设置了向大气侧B开口的环状的插入孔92b,因此圆筒部92a中的插入孔92b的外周侧部位的大气侧端部92c形成以圆筒状结束的形状。因此,在将第一唇密封构件92插入壳体72的轴孔72a内周时,因为大气侧端部92c与轴孔72a内周面摩擦,所以会在该大气侧端部92c上产生卷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伊格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08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束带
- 下一篇:一种分层吸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