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能够近实时地跟踪和生成柔性体内装置的动态可视化的MRI导向的介入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6042.0 | 申请日: | 201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56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M·古特曼;K·L·詹金斯;P·皮夫里;K·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外科视象设备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A61B5/042;A61B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张懿;王忠忠 |
地址: | 美国田***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够 实时 跟踪 生成 柔性 体内 装置 动态 可视化 mri 导向 介入 系统 | ||
相关申请
本申请要求2009年6月8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185,072的美国临时申请、2009年6月16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187,323的美国临时申请、2009年6月2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219,638的美国临时申请以及2009年11月13日提交的序列号为61/261,103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通过引用将其内容并入本文,如引述其全文一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MRI导向系统,并且可特别适合于MRI导向心脏系统,诸如用于治疗心房纤维性颤动(AFIB)的EP系统。
背景技术
常规心脏EP(电生理学)系统是使用电解剖图的基于X射线的系统。电解剖图是示出所感测的电活动的、心脏的虚拟表示。这样的系统的示例包括来自Biosense Webster,Inc.,Diamond Bar,CA的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以及来自Endocardial Solutions Inc.,St.Paul,MN的NavX系统。
但是,仍然需要能够使用MRI来得到基于X射线的系统没有提供的组织细节和/或减少患者对与介入(诊断和/或治疗)过程关联的辐射的暴露的MRI导向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针对具有新操作平台的MRI导向系统。
一些实施例针对包括被配置成执行下列操作的电路的系统:(a)使用与具有坐标系的3D MRI图像空间关联的相关解剖扫描平面来生成患者心脏的至少一部分的至少一个近实时(RT)MRI图像;(b)在所述3D MRI图像空间中标识与至少一根柔性体内导管的至少末端部分的位置关联的坐标;以及(c)在所述3D图像空间中呈现所述至少一根柔性导管的交互式近RT可视化。不要求所述至少一根柔性导管处于用于得到所述至少一个近RT MRI图像的MR数据的相关解剖扫描平面的任何一个中,并且所述柔性导管的末端部分能够具有曲线形状。
其他实施例针对MRI导向介入系统。该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柔性体内介入或诊断医疗装置,其被配置成能够具有非线性形状并且经由曲折的和/或自然的管腔通路引入患者体内,所述至少一个医疗装置具有连接到MRI扫描仪的通道的至少一个跟踪线圈;适于与所述MRI扫描仪进行通信和/或驻留在其中的电路;以及具有用户界面的显示器,其与被配置成在MRI导向介入过程期间显示可视化的电路进行通信。所述电路被配置成:(a)在外科手术过程期间使用与具有坐标系的3D MRI图像空间关联的相关解剖扫描平面得到MR图像数据并且生成患者的目标解剖体的一系列近实时(RT)MRI图像;(b)使用所述3D MRI图像空间的坐标系标识与所述柔性体内医疗装置的至少末端部分的位置关联的坐标;以及(c)采用目标患者解剖结构的至少一个近RT图像和所述患者的目标解剖结构的配准的预先获取的立体模型在所述3D图像空间中呈现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医疗装置的近RT交互式可视化。所述电路呈现所述可视化以采用所述可视化中的物理表示来示出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医疗装置。所述用户界面被配置成允许用户:(a)旋转所述可视化;以及(b)将所显示的可视化改变成仅包括所述目标解剖体的近RT图像、包括所述解剖体的近RT图像和所述解剖结构的配准模型或者仅包括所述解剖结构的配准模型。所述MRI扫描仪被配置成使来自所述至少一个跟踪线圈的跟踪信号的信号获取与所述近RT MRI图像的图像数据交替(interleave),并且其中所述电路被配置成不依赖用于得到所述MR图像数据的扫描平面而以电子方式在所述3D图像空间中跟踪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医疗装置,使得不要求所述至少一个柔性医疗装置处于用于得到所述至少一个近RT MRI图像的MR图像数据的相关解剖扫描平面的任何一个中,并且其中所述柔性医疗装置的末端部分能够具有曲线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外科视象设备公司,未经外科视象设备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60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