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均相酶催化剂、制备方法和用途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34935.1 | 申请日: | 2010-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826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30 |
发明(设计)人: | N·布兰;A·巴尔博-加西亚;C·桑切斯;R·贝科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N11/14 | 分类号: | C12N11/14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晓威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法国;F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均相 催化剂 制备 方法 用途 | ||
1.非均相酶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它的形式为由二氧化硅基质或有机改性的二氧化硅基质组成的多孔整体,所述整体包含平均大小dA为1μm-100μm的大孔、平均大小dE为2-50nm的中孔和平均大小dI为0.7-1.5nm的微孔,所述孔相互连接,并且其中所述大孔的内表面被选自硅烷的偶联剂官能化,未纯化的酶通过共价键或静电键与所述偶联剂连接。
2.权利要求1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整体具有200-1000m2/g的比表面积。
3.权利要求1或2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整体由有机改性的二氧化硅基质组成,所述二氧化硅携带对应下式(I)的有机基团R:
-(CH2)n-R1 (I)
其中:
-0≤n≤5,并且
-R1表示巯基,通过氮与-(CH2)n-基团连接的C4H3N-吡咯基团,任选地携带一个或多个任选取代的烷基、烷基氨基或芳基取代基的氨基,烷基,C2-C21单羟基烷基或多羟基烷基,苯基,或被烷基取代的苯基。
4.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整体的二氧化硅基质还包含一种或多种金属氧化物MO2,其中M是选自Zr、Ti、Th、Nb、Ta、V、W和Al的金属。
5.权利要求4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基质是SiO2-ZrO2型基质。
6.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选自硅烷,所述硅烷选自:γ-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含甲硅烷基的离子液体;式Si(OR2)3R3的硅烷,其中R2表示C1-C2烷基,并且R3表示-(CH2OH-CH2OH)q-CH2OH或-(CH2OH-CH2OH)q-CH2CH3基团,其中q是1-10的整数。
7.权利要求6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偶联剂是γ-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8.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纯化的酶选自水解酶类、裂合酶类、异构酶类和氧化还原酶类。
9.权利要求8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纯化的酶是选自酯酶类的水解酶。
10.权利要求9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纯化的酶是选自羧酸酯水解酶类、酰化氨基酸水解酶类、酰胺酶类和腈水解酶类的酯酶。
11.权利要求10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未纯化的酶选自皱褶假丝酵母(Candida rugosa)、南极假丝酵母(Candida antarctica)、黑曲霉菌(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菌(Aspergillus oryzae)、疏棉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粘稠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scosum)、米赫根毛霉(Rhizomucor miehei)、萤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洋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cepacia)、娄地青霉菌(Penicillium roqueforti)、扩展青霉菌(Penicillium expansum)和无根根霉菌(Rhizopus arrhizus)的脂肪酶以及小麦胚芽脂肪酶。
12.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所述催化剂的总重计,被固定的未纯化的酶的量为3-40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未经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巴黎第六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93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壳五糖在制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次性体液处理用垫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