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聚乙醇酸系纤维和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4646.1 | 申请日: | 2010-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1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佐藤浩幸;山崎昌博;加藤良;三枝孝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吴羽 |
主分类号: | D01F6/92 | 分类号: | D01F6/92;D01F6/6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段承恩;田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乙醇 纤维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聚乙醇酸树脂及聚乳酸树脂的聚乙醇酸系纤维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聚乙醇酸形成的纤维(聚乙醇酸纤维)作为具有生物降解性或生物吸收性的纤维而被用于医疗等各种领域中。此外,聚乙醇酸的耐热性或机械强度也优异。进而,聚乙醇酸纤维作为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快速的水解性的纤维而期待应用于石油挖掘用途等中。然而,现有的聚乙醇酸纤维是通过直接纺丝拉伸法(SDY(Spin Draw Yarn)法)制造的,由于该SDY法是在纺丝后不加卷取而进行拉伸,因此如果拉伸时产生断头等,则纺丝步骤中会喷出大量树脂,在大量生产方面无效率,要降低聚乙醇酸纤维的生产成本并不容易。因此,聚乙醇酸纤维的用途仅限定于手术用缝合线等特定的高附加值的领域。
另一方面,聚烯烃纤维或尼龙纤维、聚乳酸纤维等是通过将纺丝后的未拉伸丝暂且卷取、或收容于筒中而保管后进行拉伸而生产(例如,参照日本专利特开2005-350829号公报(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6-22445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7-70750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8-174898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5-307427号公报(专利文献5))。该方法可将纺丝后的未拉伸丝捆束而进行拉伸,且无需于纺丝后立即拉伸,独立实施纺丝步骤与拉伸步骤,故是生产性较高、适合于大量生产的方法。
然而,如果通过该方法生产聚乙醇酸纤维,则存在以下问题:卷取或装入筒中的聚乙醇酸的未拉伸丝于保管时胶合而变得难以分开,无法拉伸。此外,即便使用国际公开第2008/004490号(专利文献6)所记载的由聚乙醇酸及重均分子量为5万以下的聚乳酸的熔融混练物形成的聚乙醇酸树脂组合物代替聚乙醇酸,也难以充分抑制未拉伸丝的保管时的胶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5082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2006-2244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2007-7075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8-174898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专利特开2005-307427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公开第2008/004490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具有的问题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聚乙醇酸系纤维的制造方法,其即便在将含有聚乙醇酸树脂的树脂组合物纺丝所得的聚乙醇酸系未拉伸丝长期保管的情形时,也可不发生胶合而将未拉伸丝相对较容易地分开并进行拉伸,而且不会损及聚乙醇酸纤维的特性。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者等人为达成上述目的反复进行了锐意研究,结果发现,在将由含有聚乙醇酸树脂及低分子量聚乳酸树脂的树脂组合物纺丝所得的未拉伸丝保管的情形时,熔融混练时聚乙醇酸树脂与低分子量的聚乳酸树脂全部或局部地发生酯交换发应,容易形成共聚物,或容易成为兼容状态,虽然实质上未损及聚乙醇酸纤维的特性,但聚乳酸树脂的功能不能充分发挥,未拉伸丝的玻璃转移温度(Tg)于高温高湿度下随时间经过而下降,未拉伸丝收缩而发生胶合。而且,本发明者等人发现,如果将聚乙醇酸树脂与分子量相对较高的聚乳酸树脂掺合,则它们容易成为非兼容状态,因此可在维持聚乙醇酸纤维的特性的状态下,即便在高温高湿度下也可抑制未拉伸丝的来源于聚乙醇酸树脂的玻璃转移温度(Tg)的时效下降,可防止未拉伸丝的收缩,从而抑制胶合,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聚乙醇酸系纤维的制造方法是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纺丝步骤,将含有聚乙醇酸树脂及重均分子量为10万~30万的聚乳酸树脂、且上述聚乙醇酸树脂与上述聚乳酸树脂的质量比为70/30~99/1的聚乙醇酸树脂组合物熔融纺丝,获得未拉伸丝;保管步骤,保管上述未拉伸丝;及拉伸步骤,拉伸上述保管后的未拉伸丝而获得拉伸丝。
本发明的聚乙醇酸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中,上述保管步骤中的保管时间以3小时以上为宜。此外,本发明的聚乙醇酸系纤维的制造方法中,也可进而包括切割上述拉伸丝而获得短纤维的切割步骤。
本发明的聚乙醇酸系纤维中含有聚乙醇酸树脂及重均分子量为10万~30万的聚乳酸树脂,且上述聚乙醇酸树脂与上述聚乳酸树脂的质量比为70/30~99/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吴羽,未经株式会社吴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6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