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被取代了的蒽环结构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以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080034572.1 申请日: 2010-07-28
公开(公告)号: CN102482274A 公开(公告)日: 2012-05-30
发明(设计)人: 横山纪昌;林秀一;桦泽直朗;神田大三;草野重 申请(专利权)人: 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
主分类号: C07D471/04 分类号: C07D471/04;H01L51/50
代理公司: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代理人: 刘新宇;李茂家
地址: 日本*** 国省代码: 日本;JP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具有 取代 结构 吡啶 吲哚 化合物 以及 有机 电致发光 器件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和该器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适用在各种显示装置上的自发光器件,详细而言,涉及具有被取代了的蒽环结构和吡啶并吲哚环结构的化合物和使用了该化合物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为自发光性器件,所以比液晶器件明亮且可视性优异,能够进行清晰的显示,所以对其进行了积极的研究。

在1987年,Eastman Kodak Company的C.W.Tang等通过开发具有层叠结构的器件而将使用有机材料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投入实际应用,在所述的层叠结构中将各种职能分配到各材料。他们通过将能够传输电子的荧光体和能够传输空穴的有机物进行层叠,使两者的电荷注入到荧光体的层中以发光,由此在10V以下的电压下得到1000cd/m2以上的高亮度(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

至今为止,为了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实用化而进行了许多改良,通过电致发光器件已经实现了高效率和耐久性,在所述电致发光器件中将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顺次设置在基板上,以进一步划分各种职能(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1)。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而尝试利用了三重态激子,并研究了磷光发光体的利用(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

发光层也可以通过在通常被称为主体材料的电荷传输性的化合物中掺杂荧光体或磷光发光体来制作。如上述的讲习会预稿集中记载的那样,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有机材料的选择对该器件的效率或耐久性等各种特性造成很大影响(参照非专利文献2)。

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从两电极注入的电荷在发光层中再结合而实现发光,但由于空穴的迁移速度比电子的迁移速度快,因而存在空穴的一部分穿过发光层而使得效率降低这样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电子迁移速度快的电子传输材料。

代表性的发光材料即三(8-羟基喹啉)铝(以下,简称为Alq3)通常也作为电子传输材料使用,但由于其功函数为5.8eV,所以称不上具有空穴阻挡性能。

作为防止空穴的一部分穿过发光层、提高电荷在发光层上再结合的概率的方策,有插入空穴阻挡层的方法。作为空穴阻挡材料,迄今为止提出了三唑衍生物(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浴铜灵(以下,简称为BCP)、铝的混合配位体络合物(BAlq)(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2)等。

另一方面,作为空穴阻挡性优异的电子传输材料,提出了3-(4-联苯基)-4-苯基-5-(4-叔丁基苯基)-1,2,4-三唑(以下,简称为TAZ)(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

TAZ由于功函数高达6.6eV且空穴阻挡能力高,所以作为层叠在通过真空蒸镀、涂布等制作的荧光发光层或磷光发光层的、阴极侧上的电子传输性的空穴阻挡层来使用,有助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高效率化(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3)。

但是,电子传输性低是TAZ中的大问题,需要与电子传输性更高的电子传输材料组合来制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例如,参照非专利文献4)。

另外,BCP虽然功函数也高达6.7eV且空穴阻挡能力高,但是由于玻璃化转变点(Tg)低至83℃,所以薄膜的稳定性欠缺,还不能说作为空穴阻挡层而充分发挥作用。

任一种材料的膜稳定性均不足、或阻挡空穴的功能均不充分。为了改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器件特性,需要电子的注入-传输性能和空穴阻挡能力优异、在薄膜状态下的稳定性高的有机化合物。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8-4865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第3194657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734341号公报

非专利文献

非专利文献1:应用物理学会第9次讲习会预稿集55~61页(2001)

非专利文献2:应用物理学会第9次讲习会预稿集23~31页(2001)

非专利文献3:第50次应用物理学关系联合讲演会28p-A-6讲演预稿集1413页(2003)

非专利文献4:应用物理学会有机分子·生物电子学分科会会刊11卷1号13~19页(2000)

非专利文献5:J.Chem.Soc.,Perkin Trans.1,1505(1999)

非专利文献6:J.Org.Chem.,60,7508(1995)

非专利文献7:Synth.Commun.,11,513(1981)

发明内容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未经保土谷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4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