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智能协议交换的电话通信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33892.5 | 申请日: | 2010-07-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45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C·M·沃特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雷比特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M11/00 | 分类号: | H04M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吕俊刚;杨薇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智能 协议 交换 电话 通信 | ||
要求优先权
本申请按照35U.S.C.119(e)要求2009年7月31日提交的名称为“TELEPHONIC COMMUNICATIONS WITH INTELLIGENT PROTOCOL SWITCHING”的美国临时申请序列号No.61/230,434的优先权,由此以引用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总体上涉及电话领域,并且在具体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涉及分别按照不同通信协议操作的多个电话设备之间的自动智能实时交换的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在过去几年已经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电话。例如,除了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络(PSTN)的常规电话或蜂窝电话之外,基于因特网协议(IP)的电话和软件电话正日益流行。一般来说,基于IP的电话和软件电话被认为是智能电话。基于IP的电话可以包括设计为在因特网上工作的基于硬件的电话系统。软件电话通常是用于在IP网络上发起并接收语音和视频通信的基于终端用户的客户端,具有多数常规电话的标准功能。因而,软件电话可以是用于在因特网上发送并接收电话呼叫的基于通用计算机的软件程序。基于IP的电话和软件电话二者都可以通过局域网(LAN)耦接到用户级交换机(PBX)。另外,基于IP的电话和软件电话能够耦接到其他基于硬件的电话。在基于电话的通信中,每个电话可以被认为是通信端点。
当前存在几个主要的因特网电话服务提供商。但是,提供商之间的服务经常不能共同使用。因而,在这些提供商之间不能发起电话呼叫。另外,在基于特定类型网络的环境中,特别是企业内的网络中,智能电话经常不能与其他端点连接。例如,每个端点必须共享共同的通信协议和至少一个共同的音频编解码器以发生通信。如果不存在共同的协议和至少一个共同的音频编解码器,则一般不能发生通信。
通信网络一般可以分为对等网络和客户端/服务器网络。对等网络支持各种端点之间的直接通信,而无需使用中间设备(如,主机或服务器)。必须考虑因特网服务提供商(ISP)、蜂窝网络运营商(CNO)和公司网络为了保护和控制它们的网络而使用的防火墙和网络地址转换(NAT)服务器所施加的通信限制。例如当考虑源自外部并进入公司网络的通信时,这些限制特别成问题。
一般来说,防火墙控制允许流入的数据业务。大部分防火墙仅允许请求的HTTP业务到达智能电话或个人计算机(PC),而阻拦基于普通分组的IP业务(如,基于传输控制协议(TCP)或用户数据报协议(UDP)的业务)。即使智能电话具有HTTP服务器,由远程设备发送到HTTP服务器的HTTP请求也可以被这些防火墙阻拦,因为HTTP消息不是由接收电话请求的。
NAT服务器甚至可以对对等连接造成障碍。例如,一个对等端点可以在连接到因特网的同时在不同的CNO之间进行漫游。当漫游时,端点处于重叠的网络上,并将改变它的IP地址。结果,端点将失去已经建立到之前的IP地址的任何套接字连接。
附图说明
附图中的不同的图仅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并不能认为是限制它的范围。
图1A是示出允许通信的智能协议交换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高级网络架构;
图1B是在图1A的网络架构中实现智能协议交换的应用引擎子系统的示例性实施方式;
图2是示出针对图1A的网络架构的可能的协议交换方法的示例性流程图;和
图3是示例性形式的计算系统中的机器的简化框图,在该计算系统内可以运行使机器执行本文讨论的方法中的任何一种或更多种的一组指令。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描述包括表现本发明主题的说明性系统、方法、技术、指令序列和计算机器程序产品。在下面的描述中,出于说明的目的,阐述了大量的具体细节以提供对本发明主题的各种实施方式的理解。但是,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明显的是,没有这些具体细节也可以实践本发明主题的实施方式。此外,没有详细地示出熟知的指令实例、协议、结构和技术。
如本文使用的,术语“或”可以按照包含性或排他性的意义解释。同理,术语“示例性”仅解释为表示某事物的示例或范例,并且不一定表示实现目标的优选或理想方式。另外,尽管下面讨论的各种示例性实施方式集中在端点之间的自动协议接入上,但在公开中仅为了简明而给出这些实施方式。因而,包括各种系统架构的例如在多种通信介质类型之间的任何类型的电子协议交换可以采用这里描述的智能协议交换系统和方法的各种实施方式,并被认为是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雷比特公司,未经雷比特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38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通信系统以及管理装置
- 下一篇:中继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