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合供电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33760.2 | 申请日: | 2010-04-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4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A·米希;松野澄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2P9/04 | 分类号: | H02P9/04;B60L11/18;H02P9/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张鑫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供电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供电系统,尤其涉及将旋转电机的电枢绕组用作三相交流电源的电抗线圈的情况下的复合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图8是概念性地例示出现有的复合供电系统90的图。例如,在电动汽车或冷藏拖车等中,采用了图8所示的复合供电系统90。另外,有关电动汽车方面例如在后述的专利文献1等中已经有所公开。
在这样的复合供电系统90中,通过使开关91全部导通,开关92全部断开,三相电源93将三相交流电提供给负载94(将如此连接关系下的运行称为“插入运行”)。此外,通过使开关91全部断开,开关92全部导通,将发电机95自身所发出的三相交流电提供给负载94(将如此连接关系下的运行称为“通常运行”)。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0-1524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插入运行时,使用旋转电机95所具有的电枢绕组96的电感来运行换流器97。当驱动换流器97时,由于电枢绕组96内流过较大的电流,因此,有时转子98会发生旋转,存在对旋转电机95或驱动旋转电机95的发动机产生较大损伤的可能性。当然也可考虑针对旋转电机95或发动机设置在插入运行时允许该旋转的机构,但若单纯地应用这样的机构,则可能会成为通常运行时的负载而导致燃料消耗的增加。此外,当插入运行中转子旋转时,需要向电枢绕组过度地进行供电,从而影响效率。
本发明鉴于上述的技术问题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能避免或抑制在插入运行时可能诱发的对旋转电机的损伤的技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供电系统的实施方式1包括:三相旋转电机(10),该三相旋转电机(10)具有作为定子的电枢(12)、及作为转子的励磁部件(14),还包含所述转子的反向旋转防止机构,所述电枢(12)具有与彼此不同的第一相至第三相(1R、1S、1T)分别对应的第一绕组至第三绕组(12A、12B、12C);换流器(20),该换流器(20)与所述电枢绕组相连接;三相电源(30),该三相电源(30)具有分别提供对应于所述第一相至第三相的电流的第一端子至第三端子(30R、30S、30T);以及连接部(40),该连接部(40)切换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一状态是将所述第一绕组至第三绕组的与所述换流器相反的一侧连接在一起的状态,所述第二状态是将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相连接、将所述第三端子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相连接、将所述第二端子与所述第三电枢绕组相连接的状态,所述第一绕组至第三绕组在所述三相旋转电机内部彼此不相连接,在所述第一状态下,通过使所述转子正向旋转来向所述换流器供电,在所述第二状态下,从所述三相电源经由所述电枢绕组向所述换流器供电。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供电系统的实施方式2在所述实施方式1的基础上,使所述连接部(40)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以及第三状态之间切换,所述第三状态是将所述第一端子(30R)与所述第一电枢绕组(12A)相连接、将所述第二端子(30S)与所述第二电枢绕组(12B)相连接、将所述第三端子(30T)与所述第三电枢绕组(12C)相连接的状态,在所述第三状态下,从所述三相电源(30)经由所述电枢绕组向所述换流器(20)供电,所述复合供电系统还包括:相电流判定部(50),该相电流判定部(50)对因所述励磁部件的旋转而分别流过所述第一绕组至第三绕组的相电流进行判定;以及切换部(72),该切换部(72)在从所述三相电源经由所述电枢绕组向所述换流器供电时,根据所述相电流判定部的判定结果,来使所述连接部切换为所述第二状态或所述第三状态。
本发明所涉及的复合供电系统的实施方式3在所述实施方式1或实施方式2的基础上,将所述励磁部(14)固定于轴承(13),所述轴承(13)包括:轴支承部(131),该轴支承部(131)在允许轴(11)以所述转轴为中心进行旋转的同时,对所述轴(11)在所述转轴方向及与所述转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位置予以固定指示,所述轴(11)沿转轴(Q)方向延伸,在所述转轴方向的一侧的端部(11e)上具有以所述转轴方向作为轴的螺纹(11g);以及螺合体(132),该螺合体(132)与所述螺纹螺合紧固/旋松,从而仅允许该螺合体(132)在一定距离内沿所述转轴方向移动,同时,对该螺合体(132)在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圆周方向上相对于所述轴支承部的位置予以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37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