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压缩机容量控制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3000.1 | 申请日: | 2010-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2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A.利夫森;M.F.塔拉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开利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49/22 | 分类号: | F04B49/22;F04B49/03;F04B1/04;F04B39/08;F04B39/10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原绍辉;傅永霄 |
地址: | 美国康***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压缩机 容量 控制 抽吸 截流 卸载 | ||
背景技术
制冷和空调系统通常构造成具有用于系统容量控制的手段,从而允许系统改善温度控制精度、可靠性及能量效率。
当前,制冷和空调系统的容量控制最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单元循环(响应于温度或系统压力中的起伏来打开和关闭压缩机)而完成。然而,单元循环不允许严格的温度控制,所以常在被调节/受制冷的空间内产生不适和/或不希望的温度变化。
位于压缩机下游的抽吸管线上的抽吸调节阀是另一种常用于系统容量控制的装置。然而,抽吸调节阀昂贵并且对于系统容量控制而言效率差。
为了克服这一点,已经开发了集成到压缩机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Sandkoetter的美国专利申请公开号2006/0218959中公开了一种这样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不幸的是,Sandkoetter中所公开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仅适用于在单级压缩机中运行,其中,仅由并行操作的低级气缸来完成压缩。而且,Sandkoetter公开了所有气缸单元44在低部分负载范围内具有相同的切换间隔,并且所有抽吸截流卸载器阀优选地在高部分负载范围内以相同的切换间隔操作以避免压缩机活塞的平衡问题。通过在低或高部分负载范围内以相同切换间隔操作所有阀会极大地降低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的使用寿命,因为即使当通过仅操作一个阀就可以达到降低的压缩机容量时,也都必须打开和关闭每个阀。在Sandkoetter的申请中,也没有对于任何阀的循环数目的计数或监视。因此,不可能在阀之间分配循环占空比(cycling duty)。
发明内容
一种往复式压缩机包括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第一和第二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以及控制器。第一和第二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集成到压缩机并能够快速循环以中断至第一和第二气缸的制冷剂流。控制器构造成以快速循环操作第一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和第二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并监视至少一个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的快速循环数目。另一方面,一种多级压缩机具有至少一级作为低压级以及至少另一级作为高压级,并具有至少一个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该至少一个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能够快速循环以中断至一个或多个低级气缸的制冷剂流。多级压缩机具有控制器,该控制器构造成以快速循环操作低级上的至少一个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
附图说明
图1A是往复式压缩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其具有高压缩级和低压缩级并具有电连接到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的控制器。
图1B是往复式压缩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剖面图,其具有电连接到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的控制器。
图2A是图1A或图1B的压缩机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气缸盖及气缸体在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处于完全加载位置时的局部剖面图。
图2B是图1A或图1B的压缩机的气缸体、气缸盖及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在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处于完全卸载位置时的局部剖面图。
图3A是图2A的完全加载位置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和气缸盖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图3B是图2B的完全卸载位置的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和气缸盖的一部分的局部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示出多级往复式压缩机10M的剖面图,其具有电连接到(一个或多个)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14的控制器12。在该多级压缩机内,压缩分两步完成,其中,压缩的第一级(从抽吸压力到中间压力)由(一个或多个)低级气缸完成并且压缩的第二级(从中间压力到排放压力)由(一个或多个)高级气缸完成。除了抽吸截流卸载器阀组件14外,压缩机10还包括低级气缸盖16L、高级气缸盖16H、外壳18、气缸体20、低级气缸组22L、高级气缸组22H、低级气缸24L、高级气缸24H、活塞26、连接杆28、曲轴30、油槽32、抽吸歧管34以及中间歧管36。低级和高级气缸盖16L和16H中的每个都包括抽吸压力空间(plenum)38和压力空间4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开利公司,未经开利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300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