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后部构造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1414.0 | 申请日: | 2010-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08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松浦范和;町田升嗣;菊地一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4 | 分类号: | B62D25/04;B62D2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构造 | ||
1.一种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具有:
以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方式设在车身后部的后板;
从所述后板向上方立起、因作用于所述后板的冲击载荷而能够变形的下桁梁部;
上桁梁部,连结在所述下桁梁部的上端部、向车辆前方延伸至车顶侧梁、形成为强度比所述下桁梁部高的高强度、能够将所述冲击载荷传递至所述车顶侧梁;
对所述下桁梁部及所述上桁梁部的连结部进行加强的桁梁加强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梁加强件连结在所述上桁梁部的后部的上表面上,并且沿所述下桁梁部的外表面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桁梁部及所述上桁梁部分别形成为闭合截面,
所述上桁梁部及所述下桁梁部通过MIG焊接接合,并且,所述上桁梁部及所述桁梁加强件通过MIG焊接接合。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桁梁部及所述上桁梁部分别形成为闭合截面,
为了将所述上桁梁部及所述下桁梁部通过点焊接合,在所述下桁梁部及所述上桁梁部的一方上,形成有点焊用的电极插入孔,
所述桁梁加强件以通过所述桁梁加强件将所述电极插入孔覆盖的方式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梁加强件,其上端部连结在所述上桁梁部上,并且其下端部连结在所述后板上,
所述桁梁加强件沿所述下桁梁部的外表面配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梁加强件的下端部通过紧固部件结合在所述后板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梁加强件通过金属板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桁梁部,沿所述上桁梁部的长度方向设有使气囊展开的充气机,由此,通过所述充气机对所述上桁梁部进行加强,以使其与所述下桁梁部相比强度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
还具有:
在所述后板的车辆后方侧在车宽方向上延伸、因所述冲击载荷而能够向所述后板变形的后保险杠梁;
在所述后板上沿所述后保险杠梁延伸、由此对所述后板进行加强的后板上构件,
当所述后保险杠梁向所述后板的方向变形时,变形了的后保险杠梁抵接在所述后板上构件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身后部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板上构件的车宽方向的外侧端部延伸至所述桁梁加强件的下方部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141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