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于3维显示模式修正图像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30942.4 | 申请日: | 201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4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G·菲利皮尼;B·维博尔;J·F·道格赫尔蒂;T·J·泽托;R·斯蒂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N13/00 | 分类号: | H04N1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康建忠 |
| 地址: | 美国加***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对于 显示 模式 修正 图像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在2009年7月10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No.61/224724的优先权,在此引入其全部内容作为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涉及3维显示模式。具体而言,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对于3维显示模式修正图像。
背景技术
一般地,人眼基于右眼视图和左眼视图之间的轻微差异来3维地感知物体。通过向一只眼睛提供图像的一个视图并向另一只眼睛提供图像的轻微不同的视图,诸如在照片或电影中,可对于2维图像产生立体感效应。
许多的3维显示技术向不同的眼睛提供图像的不同视图。一个或更多个用于提供图像的不同视图的技术需要接收对于该技术编码的图像。例如,一种用于3维显示的技术可需要并列(side-by-side)图像作为输入。但是,如果提供没有对于3维模式编码的图像作为用于3维显示器的输入,则不能正确地显示该图像。例如,如果提供还没有对于3维显示模式编码的文本的行作为用于3维显示器的输入,则文本在通过使用3维显示器观看文本的观看者看来是畸变的。
在本部分中描述的方法是可探究的方法,但未必是先前已构想或探究的方法。因此,除非另外指出,否则,不应仅由于在此部分中描述的方法被包含在此部分中而假定它们中的任一个被视为现有技术。类似地,除非另外指出,否则,不应基于本部分而假定关于一个或更多个方法标识的问题已在任何现有技术中被识别。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作为例子而不是作为限制示出本发明,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要素,并且在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显示系统;
图2A示出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用于3维显示模式的图像的修正的示例性过程;
图2B示出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用于3维显示模式的图像的修正的示例性过程;
图3示出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作为输入被提供给显示系统的一组示例性图像;
图4示出3维模式中的非预期(unintended)视觉结果的例子;
图5A~5C示出根据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修正后的图像和得到的3维模式中的显象(visualization)的例子;
图6示出可实现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示例性计算机系统平台;
图7示出可实现一个或更多个实施例的集成电路的例子。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修正用于在3维模式中显示的图像。在以下的描述中,出于解释的目的,阐述大量具体细节以便实现本发明的彻底的理解。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很容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施本发明。在其它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以框图表示公知的结构和装置。
这里根据以下的提纲描述示例性实施例:
1.0总体概要
2.0结构概要
3.0功能概要
4.0并列3维显示模式例子
5.0实现机构-硬件概要
6.0等同物、扩展、替代物和其它
1.0总体概要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接收对于3维显示模式编码的第一图像和未对于3维显示模式编码的第二图像。可从不同的源接收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基于第二图像的不同部分的比较,第二图像可被检测为未对于3维显示模式被编码。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图像可被修正以产生对于3维显示模式编码的第三图像。第二图像可基于与第一图像的编码相关的信息或3维显示模式信息被修正以产生第三图像。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3维显示模式中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三图像。显示第一图像和第三图像可包含同时至少显示第一图像的一部分和第三图像的一部分。可以在第一图像和第三图像之中的一个图像上重叠第一图像和第三图像之中的另一图像。
本发明的其它的实施例可包含具有执行上述的步骤的功能的设备或计算机可读介质。
2.0结构概要
这里图像可参照一个或更多个示例性媒体被描述,包括静止图像、视频帧、幻灯片等。可出于简洁的目的进行本说明书中的示例性媒体的选择,并且,由于本发明的实施例很好地适合于通过任何媒体内容起作用,因此,除非明确相反地陈述,否则不应将这种选择解释为将实施例限于特定的媒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未经杜比实验室特许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094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