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经过改性的兽毛纤维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0452.4 | 申请日: | 2010-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1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高木昭典;胜圆进;大岛邦裕 | 申请(专利权)人: | 仓敷纺绩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6M11/34 | 分类号: | D06M11/34;D06M11/51;D06M11/54;D06M13/25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张楠;陈建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经过 改性 纤维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赋予了防缩性和抗起球性的兽毛纤维的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在无损兽毛本来的优良的防水性的情况下赋予了防缩性和抗起球性的兽毛纤维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兽毛纤维是根据其种类的不同具有特有的手感,具有生物降解性功能,吸湿性、排湿性、保温性、阻燃性、染色性优良,进而还具备防水性的特殊的纤维。从纤维物性方面来看,具有经得起穿用的适度的纤维强度和伸长率,摩擦强度也高,因而是自古以来受到珍重的特有的纤维。但是,兽毛纤维的表皮组织结构所引起的洗涤时的毡化以及穿用时的起球化是作为衣料用纤维不理想的性质。因此表面的改性研究以防缩加工为中心自古以来都在进行,附带着抗起球加工也在进行。
但是,那样得到的兽毛纤维均牺牲了兽毛纤维本来的性质即防水性。兽毛纤维的防水性膜会影响吸湿性或排湿性,伴随水的吸附和脱附而具有热移动的控制功能,因而对于保温性和舒适性也会产生影响。换言之,以往的防缩加工制品尽管可以防止洗涤产生的收缩,但缺乏保温性和舒适性。
作为以往的代表性的防缩性加工方法,有使用氯剂的防缩加工方法,有将兽毛纤维的表皮组织亲水化,然后将该组织软化或除去而赋予防缩性,进而用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Dick Hercules公司制、Hercosett树脂)覆盖表皮组织以提高耐洗涤性的所谓氯/Hercosett防缩加工方法。该方法目前在世界上很普及,是姑且作为羊毛的防缩加工方法而完成的。
作为代替氯/Hercosett防缩加工方法的方法,本申请人在下述专利文献1~2中提出了使用臭氧的防缩加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72270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368387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上述方法尚存在下述问题:进行水系洗涤时发生毡合收缩、以及反应性需要提高。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制造防缩性优良的兽毛纤维的方法,所述兽毛纤维在使用了臭氧的兽毛纤维的防缩加工中,即使对兽毛纤维进行水系洗涤也不易发生毡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经过改性的兽毛纤维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方法是赋予兽毛纤维防缩和抗起球性的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将兽毛纤维的表皮细胞中的胱氨酸键(-S-S-键)一次氧化为低氧化态的第1工序,通过臭氧将一次氧化了的-S-S-键氧化为选自二-、三-和四-氧化态中的至少一种高氧化态的第2工序,以及将所述高氧化态的-S-S-键还原切断的第3工序;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存在有具有碳原子数为8~24的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使臭氧微分散,并且使所述兽毛纤维与所述臭氧接触。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所述第2工序中,在存在有具有碳原子数为8~24的烷基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中使臭氧微分散,并且将所述兽毛纤维进行臭氧处理,提供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地制造防缩性优良的兽毛纤维的方法,所述兽毛纤维即使进行水系洗涤也不易发生毡化。
附图说明
图1是兽毛纤维的示意纵截面图。
图2是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臭氧处理方法进行说明的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加工装置的侧面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以羊毛的构造为例,对本发明的防缩性和抗起球性的机理进行如下说明。图1(从Wool Science Review Vol.63(1986)中引用)是羊毛纤维的表面部分的示意纵截面图。被称作毛鳞片的表皮组织(表皮层)部分从外侧开始按照上表皮层(21)、外表皮a层(22)、外表皮b层(23)以及最内层为内表皮层(24)的顺序层叠。进而上表皮层的外表面被上表皮层中的多肽链的-SH残基之间通过硫酯键键合的高级脂肪酸(主要是二十酸)的约0.9nm厚的层覆盖,该二十酸的烷基赋予兽毛纤维优良的防水性。
更详细地,构成纤维的最表面的带有防水性的高级脂肪酸类、特别是二十酸通过硫酯键与上表皮层(胱氨酸含量为12重量%)结合,上表皮层与其下部相邻的外表皮a层(胱氨酸含量为35重量%)形成一体的构造,相对于表皮(表皮层)整体的厚度占大约20%的厚度,在该组织内,相对于表皮(表皮层)整体的胱氨酸含量,集中分布了达到大约70重量%的胱氨酸键。剩余的约30重量%已知是外表皮b层(胱氨酸含量为15重量%)和内表皮层(胱氨酸含量为3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仓敷纺绩株式会社,未经仓敷纺绩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04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D06M 对纤维、纱、线、织物、羽毛或由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进行D06类内其他类目所不包括的处理
D06M11-00 用无机物或其配合物处理纤维、纱、线、织物或这些材料制成的纤维制品;和机械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如丝光
D06M11-01 .用氢、水或重水;用金属氢化物或其配合物;用硼烷、二硼烷、硅烷、二硅烷、膦、二膦、、二、胂、二胂或它们的配合物
D06M11-07 .用卤素;用氢卤酸或其盐,用氧化物或卤素的含氧酸或其盐
D06M11-32 .用氧、臭氧、臭氧化物、氧化物、氢氧化物或过化合物;从具有两性元素—氧键的阴离子衍生的盐
D06M11-51 .用硫、硒、碲、钋或其化合物
D06M11-58 .用氮或其化合物;如硝酸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