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同时聚焦到两个视野范围的光学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30415.3 | 申请日: | 2010-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28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K·罗森豪斯勒尔;G·穆勒;L·库亨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蒂特米克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3/10 | 分类号: | G02B3/1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赵科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同时 聚焦 两个 视野 范围 光学 模块 | ||
1.一种光学模块,包括:
-具有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半导体器件(4),和
-用于将电磁辐射投射到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上的物镜(1),
其特征在于,具有两个部分区域(11a、11b)的光学器件(11)在光路的整个横截面内设置在物镜(1)和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之间或者设置在物镜的各个透镜之间,从而通过光学器件(11)的第一个部分区域(11a),第一距离范围(8)在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第一区域内成像,而通过光学器件(11)的第二个部分区域(11b),第二距离范围(9)在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第二区域内成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光学器件(11)包含至少两个具有不同厚度的平面平行的部分区域(11a、11b)。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光学器件(11)包含至少两个采用不同折射率材料的部分区域(11a、11b)。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光学器件(11)在第一个部分区域(11a)内包含会聚透镜部分,在第二个部分区域(11b)内包含平面平行板。
5.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光学器件(11)被设置为光学器件(11)的平坦面覆盖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光学器件(11)上较薄的部分区域(11a)设置在背向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一侧,其中间隔调整垫片(24、24’)能装在较薄的部分区域(11a)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间隔调整垫片(24)呈U形在较薄的部分区域(11a)外侧的下方延伸。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较薄的部分区域(11a)在视野范围外完全包围光学器件(11)的较厚的部分区域(11b),并且间隔调整垫片(24、24’)呈框架形包围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和光学器件(11)之间的区域。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学模块,其特征在于,间隔调整垫片(24’)被构造为用于密封半导体器件(4)的填料的框架。
10.一种具有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光学模块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光学模块在汽车内部空间中在行驶方向上设置在挡风玻璃(5)后面,探测车外环境。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物镜(1)和光学器件(11)被设置为使得挡风玻璃(5)的外侧通过光学器件(11)的第一个部分区域(11a)在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第一区域上聚焦,汽车前的范围通过光学器件(11)的第二个部分区域(11b)在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第二区域上成像。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第一区域的图像被分析,在此情况下能识别挡风玻璃(5)上的雨水和/或污垢颗粒,并向刮水器控制装置和/或车窗玻璃清洁控制装置发送输出信号。
13.如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照明光源,所述照明光源通过挡风玻璃(5)照亮在半导体器件(4)的对电磁辐射灵敏的表面(14)的第一区域内成像的视野(10)的区域(9)。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通过柔性光导体将照明光源的电磁辐射耦合射入挡风玻璃(5)中。
15.如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用红外线波长范围内的光通过挡风玻璃(5)照亮视野(10)的区域(9),并且光学器件(11)的第二个部分区域(11b)涂有过滤层,用以抑制红外线波长范围内的透射。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之一的汽车,其特征在于,在汽车内还设置有电容式的下雨传感器,并且一个共用的分析单元分析电容式的下雨传感器的信号和基于摄像机的下雨传感器的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蒂特米克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康蒂特米克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3041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