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火花塞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9677.8 | 申请日: | 2010-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4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高冈胜哉;上垣裕则;黑野启一;本田稔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H01T13/38 | 分类号: | H01T13/38;C04B35/111 |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火花塞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火花塞,特别地具体涉及在高温下耐电压特性优异的火花塞。
背景技术
至今,已开发用于改进包含氧化铝的绝缘体的耐电压的各种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描述了使用“由选自Y2O3、ZrO2和La2O3的至少一种添加剂或选自Y2O3、ZrO2和La2O3的至少一种添加剂与氧化铝的固溶体复合氧化物以及粒径为0.5μm以下的氧化铝细颗粒粉末组成的混合原料粉末”的高绝缘性性、高氧化铝瓷组合物(参见专利文献1的权利要求1)。
此外,专利文献2的“氧化铝瓷”描述为“包括平均粒径为1μm以下的氧化铝(Al2O3),以及在晶界相中形成的氧化钇(Y2O3)、氧化镁(MgO)、氧化锆(ZrO2)和氧化镧(La2O3)的至少一种和Al2O3的化合物及混合物的至少之一,并具有6体积%以下的孔隙率”(参见专利文献2的权利要求1)。
专利文献3的“高耐电压性氧化铝基烧结体”描述为“在100重量份氧化铝基烧结体中包含的Si组分、Ca组分和Mg组分以氧化物换算的各含量分别由S(单位:重量份)、C(单位:重量份)和M(单位:重量份)表示的情况下,上述三种组分的各含量满足以下关系:0.95≥S/(S+C+M)≥0.75,并且至少具有富铝红柱石(Al6Si2O13)结晶相作为结晶相”(参见专利文献3的权利要求1)。
在专利文献4中,描述了“一种稀土氧化物-氧化铝-二氧化硅烧结体,其特征在于:其为5-95重量%稀土氧化物、94.9-4.9重量%氧化铝和0.1-10重量%二氧化硅的烧结体;该烧结体的晶体粒径为30μm以下”(参见专利文献4的权利要求1)。
在专利文献5中,描述了“一种火花塞用绝缘体,其特征在于:当将构成组分的总和规定为100质量%时,Al组分为95-99.8质量%;以稀土元素(RRE)和Si组分(RSi)的比(RRE/RSi)变为0.1-1.0包含稀土元素和Si组分;存在于每1mm2最大长度为10μm以上且纵横比为3以上的截面的氧化铝颗粒的数量小于10”(参见专利文献5的权利要求1)。
在专利文献6中,描述了“一种氧化铝瓷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为包含氧化铝作为主组分的氧化铝瓷组合物;其包括作为主组分的氧化铝与选自Al、Si、Mg和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元素的组合物的复合烧结体;当作为主组分的氧化铝为100重量份时,选自Al、Si、Mg和稀土元素的至少一种元素的组合物为5重量份以下”(参见专利文献6的权利要求1)。
在专利文献7中描述的内燃机用火花塞被描述为,除氧化铝组分之外包含的组分由选自Si组分、Ca组分、Mg组分、Ba组分和B组分的一种或至少两种组成就足够了;进行混合以使添加的元素系列粉末的含量作为以氧化物换算的各组分以重量计的含量的总和在4-7质量%的范围内就足够了;可以进行混合以使作为各添加的元素系列粉末,例如Si组分为SiO2粉末的形式,Ca组分为CaCO3粉末,Mg组分为MgO粉末,Ba组分为BaCO3粉末,以及B组分为H3BO3粉末(或可以为水溶液),以使作为在添加的元素系列粉末中的各组分Si、Ca、Mg和Ba,除了可以使用氧化物之外,也可以使用各种无机原料粉末如氢氧化物、碳酸盐、氯化物、硫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
此外,与上述常规火花塞相比,存在对于装备有绝缘体的火花塞的需求,所述绝缘体的耐电压特性更优异,特别是对于容易绝缘击穿的高温下的耐电压特性更优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申请审查公布7-17436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申请审查公布7-1296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特殊陶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6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钌(Ⅱ)多吡啶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无线电力传输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