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9504.6 | 申请日: | 2010-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3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浅井崇宏;堀越论;前川忠彦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明电舍 |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 |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史雁鸣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体 体用 固定 电池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用于固定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是通过将构成双电荷层电容器、锂离子二次电池(电容器)等蓄电池的1个单元用薄膜覆盖而形成,该电池组是通过将单体蓄电体层叠多个且彼此电连接而形成,该单体蓄电体通过在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上固定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而形成。
背景技术
双电荷层电容器(以下称作EDLC)是利用了如下原理的蓄电池,即,使电解质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分别物理吸附在极化电极的正极和负极的表面而储存电力。另一方面,锂离子电容器(以下称作LIC)是使用与上述EDLC相同的原理,利用了使锂离子吸留在极化电极的负极表面而储存电力的原理的蓄电池。
上述EDLC和LIC例如如图11所示,具有多个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用两片层压薄膜102对构成蓄电池的1个单元101进行夹持,熔接这两片层压薄膜102重叠的部分,将单元101完全地覆盖密封,从而形成该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通过以上述方式利用薄膜102进行密封,防止水分向内部进入,抑制蓄电池本身的特性的劣化以及气体的产生。
层压薄膜(以下称作铝层压薄膜)102是将铝等的金属薄膜和聚丙烯及聚乙烯等的树脂薄膜叠合而成的薄膜。铝层压薄膜102本身容易变形,利用熔接制成的铝层压薄膜102的封闭部分102a也容易变形。
单元101为平板状,形成为长方形状。带状的正极用端子103自单元101的一方的短边部101a引出,带状的负极用端子104自另一方的短边部101b引出。另外,铝层压薄膜102为比单元101大的长方形状,是能够覆盖整个单元101的形状。
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在装入到设备中的状态下进行使用。但是,由于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形状特殊,且容易变形,因此很难处理,难以直接固定在设备中。此外,当在搞错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的极性的状态下将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100装入到设备中时,可能无法体现作为蓄电池的规定的性能。特别是,LIC在装入到设备中时已经带有电位,需要充分地注意其处理。
因此,开发了各种通过装配在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上而提高刚性、提高适用性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作为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单元壳体,该单元壳体在内部收容薄膜铠装电池,且由壳体主体和框体构成。也公开了一种电池组,该电池组在单元壳体的侧部形成有通孔,将收容有薄膜铠装电池的单元壳体沿其宽度方向层叠多个而构成电池单元组,使杆贯穿在形成于各单元壳体的通孔中,用螺母固定杆的两端部。
作为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另一例,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单元壳体,该单元壳体形成为将铠装薄膜的整周包围起来的框状,保持该铠装薄膜的外周部。也公开了一种固定构件,该固定构件包括:插入部,其能够插入在排放口内,该排放口形成于单元壳体;支承部,其支承该插入部。固定构件起到以层叠有多个单元壳体的状态进行固定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72882号公报(参照第[0015]、[0016]段、[图2]和[图3]等)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236605号公报(参照第[0017]、[0020]、[0024]、[0025]段、[图1]和[图5]等)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专利文献1公开的单元壳体由壳体主体和框体这两个构件构成,可能使成品率下降。在专利文献2中,在形成于单元壳体的内壁部的槽内插入铠装薄膜的封闭部,装配作业繁杂。
因而,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利用比较简易的结构容易地装配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和电池组。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1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用于固定由薄膜覆盖平板状的电池元件而形成的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其特征在于,
该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包括:
框体,其包围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外周侧部;
正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其设于上述框体的内框上,在上述框体的正面侧具有支承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元支承部;
背面侧单元支承用具,其设于上述框体的内框上,在上述框体的背面侧具有支承上述铠装薄膜蓄电体单元的单元支承部。
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2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在技术方案1的单体蓄电体用固定框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
上述框体的内框为长方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明电舍,未经株式会社明电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