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及其接通、断路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29263.5 | 申请日: | 2010-06-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35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 发明(设计)人: | 纲田芳明;高木弘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 主分类号: | H01H33/70 | 分类号: | H01H33/70;H01H3/42;H01H33/42;H01H33/915 |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杨谦;胡建新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通 电阻 接点 气体 断路器 及其 断路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550kV系统那样的大容量气体断路器,特别是涉及利用接通电阻抑制了接通时的过电压的带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及接通、断路方法。
背景技术
伴随着供电系统的大容量化,用于变电站或配电站的断路器的断路容量变大,且要求较高的可靠性。为了提高断路器的可靠性,较为重要的是减少部件件数并简化结构。然而,在550kV级那样的大容量系统的线路用的断路器中,为了抑制接通时的接通过电压而采用接通电阻的方式。该方式具有接通电阻接点,该接通电阻接点与断路器的主接点并联地具有接通电阻,在接通时接通电阻接点被接通,从而以利用接通电阻抑制了接通过电压的状态来接通主接点。在该方式中,在开极时,需要首先分离接通电阻接点,接着开极主接点。
作为第一以往例,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具有这样的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该断路器是并置断路器的主接点与接通电阻接点的结构,接通电阻接点可动部通过连结杆与主接点可动部连接,并利用操作机构经由绝缘杆驱动主接点可动部。在专利文献2、3中也公开有具有与该气体断路器相同的结构的例子。
另一方面,作为第二以往例,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有一种断路器,为了加快开极速度而使用了同时移动主接点的对置的电极来进行开极的称为双动(double motion)的方式。该断路器以包围断路器的主接点的方式配置接通电阻接点,并且接通电阻接点的各可动部与主接点的各可动部连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3-274626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11-14457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2989653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2-29782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具有上述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的第一以往例中,在接通、断路动作时,将前进后退的绝缘杆的轴线作为动作轴,由于是在直线上作用操作机构的操作力,包括配置在动作轴向上的主接点的可动部件在动作轴以外的方向上位移的情况较少。但是,由于接通电阻接点配置为离开动作轴,由相对于主接点产生基于惯性力的偏心负载在连结杆上作用弯矩。由该弯矩的影响导致在动作轴以外的方向上产生异常的振动,从而成为各种部件的强度下降的原因。
此外,由于在主接点的外侧并置有接通电阻接点,接点部的宽度尺寸变大,容纳该接点部的容器尺寸也随之变大。因此,在构成为向电弧吹送绝缘性气体的压气型的没有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的情况下,可动部重量变轻,若使用与带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相同的操作机构,则速度和动作时间的开极/闭极特性产生差别。特别是在操作力较小,容易受到可动部重量的影响的弹簧操作机构中,由于开极/闭极特性产生差异,需要准备驱动功率不同的操作机构。
另外,由于接通电阻接点为对接触点(butt contact)式,在接通动作时,对置的两个接点的一方以较快的速度接近并接触另一方,从而产生较大的冲击力。因此,需要牢固地构成接通电阻接点,其成为增加气体断路器的重量的因素之一。
在第二以往例中,以包围主接点的方式配置接通电阻接点,由于接通电阻接点还是配置为从前进后退的操作杆的轴线即动作轴离开,在接点部与第一以往例同样地变大,容纳该接点部的容器的尺寸也随之变大这一点及接通电阻接点为对接触点式这一点与第一以往例相同。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在双动式的带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中,通过减小接点部的宽度来缩小容器尺寸,此外,防止在接通、断路动作时产生异常的振动或较大的冲击力,从而提高动作的可靠性。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带接通电阻接点的气体断路器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可动电极,同心状地配置有第一电弧电极及第一主电极;第二可动电极,同心状地配置有第二电弧电极及第二主电极,并在长度方向上与上述第一可动电极对置配置;驱动装置,进行驱动以使上述两个可动电极接触分离;通电支撑部件,自由滑动地支撑上述第二主电极;接通电阻体,自由滑动地支撑上述第二电弧电极的端部;以及接通电阻接点,具有在上述第二电弧电极的周围被固定在上述通电支撑部件上的固定接通电阻接点及被支撑在上述第二电弧电极上的可动接通电阻接点;在接通时,在上述第一电弧电极与第二电弧电极接触之后,上述可动接通电阻接点与上述固定接通电阻接点接触,在断路时,在上述第一电弧电极与第二电弧电极分离之后,上述接通电阻接点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92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卤的阻燃聚酰胺组合物
- 下一篇:一种恒电流密度在钨合金表面直接镀硬铬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