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磁性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28152.2 | 申请日: | 2010-04-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606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R·J·博格特;颜毅鹏;F·A·多尔杰克;H·P·卡马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库柏技术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17/04 | 分类号: | H01F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浦易文 |
| 地址: | 美国得***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部件 及其 制造 方法 | ||
背景技术
本发明领域总地涉及磁性部件及其制造,并且更确切地涉及诸如电感器和变压器之类的磁性表面安装电子部件。
随着电子封装的进步,制造更小但具更大功率的电子装置已变得可行。为了减小这些电子装置的总体尺寸,用于制造这些电子装置的电子部件已变得日益小型化。制造电子部件来满足这些需求存在许多困难,因此使得制造工艺更加昂贵,并且不理想地增大电子部件的成本。
类似于其它部件那样,用于诸如电感器和变压器之类的磁性部件的制造工艺已被仔细审查,以减小高度竞争的电子制造业的成本。当被制造的电子部件是低成本的并且是高容量的部件时,对于制造成本的降低是尤为理想的。在这些电子部件、以及使用这些电子部件的电子装置的高容量大规模生产工艺中,制造成本的任何降低当然是显著的。
附图说明
参照以下附图来描述非限制性的和非穷举的实施例,其中,除非另有说明,在各附图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部件。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形成的第一示例磁性部件组件的分解视图。
图2是用于图1所示磁性部件组件的第一示例线圈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线圈的导线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图1所示磁性部件组件的第二示例线圈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线圈的导线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形成的第二示例磁性部件组件的立体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一示例性实施例所形成的第三示例磁性部件组件的立体图。
图8是图7中所示部件的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描述了独创的电子部件设计的示例实施例,这些电子部件克服了本领域的各种难题。为了最完整地理解本发明,以下披露具有不同部段或部分,其中部分I讨论具体问题和难题,而部分II描述用于克服这些问题的示例部件构造和组件。
I.本发明的引言
诸如电感器之类的用于电路板应用的传统磁性部件通常包括磁性芯部和位于磁性芯部内的导电绕组(有时被称为线圈)。芯部可由离散的芯部件制成,这些芯部件由磁性材料制成,同时将绕组放置在芯部件之间。各种形状和类型的芯部件以及组件对于那些本领域技术人员是已知的,包括但并不必要局限于U芯部和I芯部组件、ER芯部和I芯部组件、ER芯部和ER芯部组件、壶形芯部和T芯部组件以及其它匹配的形状。这些离散芯部件可利用粘合剂粘结在一起,并且通常在物理上彼此隔开或间隔开。
例如,在一些已知的部件中,线圈由导电金属丝制成,该导电金属丝卷绕于芯部或端子线夹。也就是说,在芯部件已完全形成之后,金属丝可围绕于芯部件,该芯部件有时称为滚筒芯部或线轴芯部。线圈的每个自由端可称作引线,并且可用于经由直接附连于电路板或者经由通过端子线夹的间接连接、而将电感器联接于电路。尤其是对于较小的芯部件来说,以成本有效并且可靠的方式来卷绕线圈是富有挑战性的。手绕部件在它们的性能方面趋于不稳定。芯部件的形状致使它们相当脆弱,并且在卷绕线圈时、芯部易于破裂,且芯部件之间的间隙变化会使部件性能产生不理想的变化。又一难题在于:DC阻抗(“DCR”)会由于在卷绕工艺过程中、不均匀地卷绕和张力而不理想地变化。
在其它的已知部件中,已知表面安装磁性部件的线圈通常与芯部件分开制成,并且之后与芯部件组装起来。也就是说,这些线圈有时被认为是被预成形或预卷绕的,以避免手绕线圈所产生的问题,并且简化磁性部件的组装。这些预成形线圈对于较小的部件尺寸来说尤其有利。
为了当将磁性部件表面安装于电路板上时、进行与线圈的电连接,通常提供导电端子或线夹。线夹组装在成形芯部件上,并且电连接于线圈的相应端部。端子线夹通常包括大体平坦且平面的区域,这些区域可使用例如已知的软钎焊(soldering)技术电连接于电路板上的导电迹线和焊盘。当如此连接时并且当电路板通电时,电流可从电路板流至其中一个端子线夹、通过线圈流至另一个端子线夹并返回至电路板。在电感器的情形中,流过线圈的电流会在磁性芯部中感应产生磁场和磁能。可提供一个以上的线圈。
在变压器的情形中,设置有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其中流过初级线圈的电流在次级线圈中感应产生电流。变压器部件的制造具有与电感器部件类似的问题。
对于日益小型化的部件来说,提供在物理上间隔开的芯部是具有挑战性的。难于以成本有效的方式来可靠地实现建立并维持恒定间隙尺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库柏技术公司,未经库柏技术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81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