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制成型性优异的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及冷轧钢板有效
申请号: | 201080028024.8 | 申请日: | 2010-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71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23 |
发明(设计)人: | 大井聪史;西山茂嘉;吉田冬树;楠本雄二;秋末治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洋钢钣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中山制钢所 |
主分类号: | C21D9/46 | 分类号: | C21D9/46;C22C38/00;C22C38/58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李帆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制 成型 优异 冷轧 钢板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压制成型性优异的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及通过该制造方法制造的冷轧钢板。
背景技术
用于移动电话和笔记本电脑等的液晶框架部件和汽车发动机用密封垫部件等大多以冷压成型,因此,所使用的薄板的冷轧钢板要求压制成型性。
另外,在以笔记本电脑和移动电话、数字照相机为代表的电子部件和汽车发动机用密封垫等部件中,也要求轻量化及小型化,为了将这些部件轻量化、小型化,需要将钢板减薄,另外,由于相同的强度不能确保作为压制部件的强度,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薄尺寸且具有高强度的高强度钢板。
从这种技术背景出发,针对作为汽车的保险缸或车门的增强部件的用途,提出一种具有马氏体或贝氏体组织的抗拉强度为1180MPa以上的超高强度钢板(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在连续退火中将钢板加热至再结晶温度以上,均热后退火、实施了两次冷轧的弹性优异的密封垫材料用冷轧钢板。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特许第3254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2:特开平9-19493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高强度钢板,为了实现高强度化而使得延性降低,存在压制成型时产生裂纹,压制成型性差这样的问题。
另外,在高强度热轧钢板的冷轧中,由于薄尺寸化,冷轧时的负荷增大,也存在因操作性降低、产量损失增加而损害生产率这样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一种冷轧时的负荷小,并且压制成型性优异的高强度的冷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1)本发明的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
将抗拉强度为1000MPa以下的热轧钢板进行酸洗后,进行轧制率合计为60%以上的冷轧,制成冷轧钢板,将均热温度设定为750℃以上,冷却速度设定为3℃/s~100℃/s,进行最终的连续退火处理,制成抗拉强度为128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3%以上、厚度为0.05~0.60mm的冷轧钢板,其中,所述热轧钢板以质量%计包含以下成分:
C:0.10~0.30、
Mn:0.2以上、
Ni:0.01以上、
Mn+Ni:0.5~2.5、
Cr:1.2~9.0,
剩余部分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2)本发明的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在所述(1)中,所述热轧钢板的厚度为1.2~3.0mm。
(3)本发明的冷轧钢板的特征在于,
将抗拉强度为1000MPa以下的热轧钢板进行酸洗后,进行轧制率合计为60%以上的冷轧,制成冷轧钢板,将均热温度设定为750℃以上,冷却速度设定为3℃/s~100℃/s,进行最终的连续退火处理,制成抗拉强度为128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为3%以上、厚度为0.05~0.60mm的冷轧钢板,其中,所述热轧钢板以质量%计包含以下成分:
C:0.10~0.30、
Mn:0.2以上、
Ni:0.01以上、
Mn+Ni:0.5~2.5、
Cr:1.2~9.0,
剩余部分为铁及不可避免的杂质。
(4)本发明的冷轧钢板的特征在于,在所述(3)中,所述热轧钢板的厚度为1.2~3.0mm。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减轻冷轧时的负荷,高强度且确保了延性的压制成型优异的冷轧钢板。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冷轧钢板的制造方法,能够提供一种具有作为用于汽车的汽油发动机的密封垫、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数字照相机的液晶框架或框架部件等的原材料所要求的厚度:0.05mm~0.6mm、抗拉强度:1280MPa以上、断裂伸长率:3%以上的、同时具备强度和加工性的冷轧钢板。
具体实施方式
<热轧钢板的成分>
热轧钢板的成分以质量%计,设定为下述的范围。
C:0.10~0.30、Mn:0.2以上、Ni:0.01以上、Mn+Ni:0.5~2.5、Cr:1.2~9.0、剩余部分:Fe及不可避免的元素。
C为使钢板中生成马氏体等低温相变组织,获得高的抗拉强度的重要元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洋钢钣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中山制钢所,未经东洋钢钣株式会社;株式会社中山制钢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80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液分析装置及血液分析方法
- 下一篇:清洁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