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操作拉绳以及操作拉绳的制造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7759.9 | 申请日: | 2010-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82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 发明(设计)人: | 中村元;河合英治;山口将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G11/00 | 分类号: | F16G11/00;E06B9/326;F16B21/04;F16G13/1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44269 | 代理人: | 王昌花 |
| 地址: | 日本东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操作 拉绳 以及 制造 方法 | ||
1.一种操作拉绳,其两端部通过连接部相连接,该操作拉绳的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具有直接或通过连接部件被连接的第一以及第二连接部,
相邻的连接部或连接部件的一方具有嵌合凸部,另一方具有可嵌合于上述嵌合凸部的嵌合孔,上述嵌合凸部为实心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拉绳上以等距离成形并固定有合成树脂的球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连接部具备与上述球体形状相同的嵌合部,上述嵌合部由具有实心体嵌合凸部的第一嵌合部以及具有可嵌合于上述嵌合凸部的嵌合孔的第二嵌合部所构成,上述嵌合凸部相对上述嵌合孔弹性地可嵌入或脱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的前端部上具有直径大于该嵌合凸部基端部的扩径部,该嵌合孔的深部设置有弹性保持上述扩径部的卡合部。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
该连接部包括:
在第一连接拉绳的一端具备上述嵌合凸部的连接部件,以及
在第二连接拉绳的一端具备上述嵌合孔的连接部件,
其中,将设置于上述各连接拉绳的另一端的半部与设置于上述拉绳的端部的半部熔接而形成上述球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注塑成型于上述第一连接拉绳的一端上。
7.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嵌合凸部的前端部上设置有倒角部。
8.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嵌合凸部上设置有扩径部,在上述嵌合孔内设置有与上述扩径部相卡合的卡合部,在上述卡合部上设置有倒角部。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二嵌合部注塑成型于上述第二连接拉绳的一端上,上述嵌合孔设置于上述第二嵌合部的前端部上,上述嵌合孔的深度为上述第二嵌合部长度的一半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包括:
具备轴状嵌合凸部的第一嵌合部,以及
具备可嵌合于上述凸部的嵌合孔的第二嵌合部,
其中,上述嵌合凸部通过插入于上述嵌合孔并转动而嵌合于该嵌合孔。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上设置有直径大于该嵌合凸部的基端部的扩径部,上述嵌合孔中设置有卡合于上述扩径部的卡合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嵌合部以及第二嵌合部由合成树脂成形。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径部与上述嵌合孔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定位机构,该定位机构对上述嵌合凸部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
14.如权利要求10至13的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包括:
设置于上述拉绳的一端的第一嵌合部,以及
设置于上述拉绳的另一端的第二嵌合部。
15.如权利要求10至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与上述嵌合孔的嵌合位置为,将上述嵌合凸部插入于上述嵌合孔并转动90度的位置。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部包括:
分别设置于上述拉绳的两端的轴状嵌合凸部,以及
通过上述筒状连接部件使得上述嵌合凸部可相互面对而嵌合的筒状连接部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在上述嵌合凸部的前端部上设置有直径大于上述嵌合凸部的基端部的扩径部,上述连接部件上设置有卡合部,该卡合部通过将上述扩径部插入并转动而卡合于上述扩径部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嵌合凸部以及连接部件由合成树脂成形。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操作拉绳,其特征在于:上述扩径部与上述连接部件的内周面上设置有对上述嵌合凸部的转动位置进行定位的定位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未经立川窗饰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775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