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P型半导体器件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26465.4 | 申请日: | 2010-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8043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D.J.瓦利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内蒂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9/16 | 分类号: | H01L29/16;H01L29/267;H01L29/778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刘春元;卢江 |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英国;GB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p型半导体器件。其特别地涉及p型场效应晶体管。
背景技术
为了产生对逻辑电路的改进,期望的是产生在较高频率和较低功率下工作的器件结构,特别是场效应晶体管(FET)。用于数字电路设计的标准架构是CMOS。为了实现CMOS电路,要求n-FET(以电子为载流子)和p-FET(以空穴为载流子)两者。
常规CMOS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基于Si半导体技术。对于n-FET而言,已经使用 InSb作为半导体实现了非常高的操作频率和低操作功率。在此系统中,在诸如GaAs的适当基底上生长一层AlxIn1-xSb,并在其上面生长InSb的薄器件层。在该器件层上生长将提供电子的被小AlxIn1-xSb隔离层与其分离的施主层。器件被适当地的层(再次地AlxIn1-xSb)覆盖,以将载流子约束在器件层区域中,该器件层区域形成量子阱。对于具有AlxIn1-xSb的组分的区域而言,x的值对于不同的区域可以不同。InSb具有非常高的电子迁移率,并且已经实现了极好的结果——已经产生了具有350 GHz工作速度和0.5 V的工作电压的n-FET。
应变InSb量子阱结构也适合于在p-FET中使用。在InSb与AlxIn1-xSb之间存在晶格失配,其导致量子阱中的压缩应变和因此的良好的空穴迁移率。已经实现了具有明显比常规Si或其它III-V半导体系统高的跨导和截止频率的p-FET。然而,用p型应变InSb量子阱场效应晶体管(QWFET)可实现的性能不可与对于n型QWFET而言可实现的相比。
还已调查了其它系统以产生适合于在CMOS逻辑中使用的高速p沟道器件——这些系统包括SiGe、Ge、InGaSb和碳纳米管。这些系统中目前没有一个提供了产生具有可与n型锑化铟QWFET的性能相比的性能的p-FET的途径。
因此期望的是产生具有p沟道性质的器件结构,其允许在具有可与用n型InSb QWFET可实现的相比且与之兼容的低功率和高频率性能的p-FET中使用。这将允许在公共基底上生长高性能p型和n型QWFET的形成物,允许以低功率消耗实现CMOS逻辑。
发明内容
因此,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导体器件,包括:有源层,其包括小于20nm厚的一层α-Sn;以及在有源层下面的第一约束层,其中,第一约束层由具有比α-Sn宽的能带隙的一种或多种材料形成,其中,α-Sn与所述一种或多种材料之间的价带偏移允许约束有源层中的载流子,使得有源层充当量子阱。
半导体器件通常是p型半导体器件。优选地,半导体器件是晶体管或用于晶体管的前体结构。更优选地,半导体器件是场效应晶体管或其前体结构。更优选地,半导体器件是p型场效应晶体管或用于p型场效应晶体管的前体结构。
α-Sn具有极高的空穴迁移率——被报告为2400cm2/Vs,约为InSb的两倍——并且已被本发明人认为特别适合于在QWFET中使用,因为其晶体性质与InSb的那些类似。因此其特别适合于在其中载流子是空穴且其中有源层形成p沟道的有源层中使用。
如果不存在将有源层的另一侧毗邻至邻近于第一约束层的一侧的层,则此结构将起作用。有利地,在有源层的该侧可以存在第二约束层,其由与第一约束层相同类型的材料形成。
如果将此类有源层置于压缩应变下,则增强其p沟道性质。有利地,在有源层与第一约束层和第二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之间存在至少1%的应变。这可以通过用α-Sn层代替常规InSb器件结构中的InSb来实现。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约束层和第二约束层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三元III-V半导体,优选地一者或两者是AlxIn1-xSb,x通常在0.1与0.6之间且更优选地在0.30与0.45之间。其它可能的三元III-V半导体是InGaSb和/或AIGaSb。
第一约束层可以是有源层与基底之间的缓冲层。基底(其优选地是GaAs或Si)可以相对于晶面被斜切(miscut)以防止当在IV族层上生长III-V层时产生反相畴边界。有源层可以包含达到2%的掺杂剂——优选地Si或Ge——以使α-Sn层针对到β-Sn的相变稳定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内蒂克有限公司,未经秦内蒂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646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