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织物中缺陷位置识别和标记的方法和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080025048.8 | 申请日: | 2010-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974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发明(设计)人: | T·施拉姆博克;A·巴西 | 申请(专利权)人: | 斯塔林格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H1/04 | 分类号: | D06H1/0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李少丹;卢江 |
地址: | 奥地利*** | 国省代码: | 奥地利;AT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织物 缺陷 位置 识别 标记 方法 装置 | ||
1.用于识别塑料织物(10)中的缺陷的装置(1),该塑料织物由单轴拉伸的聚合物细带、特别是聚烯烃细带、优选聚丙烯细带构成,所述细带必要时利用热塑性塑料、特别是聚烯烃单侧或双侧涂覆,其中为了监控对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2)而言特有的不规则性而设置用于拍摄该塑料织物的图像的检查摄影机(100)、以及分析单元(101),该分析单元根据该检查摄影机(100)拍摄的图像检测该塑料织物(10)的网络图像内的不规则性并且在识别到表示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2)的网络图像不规则性时触发缺陷信号(102),该缺陷信号例如激励闪光灯或喇叭、或者可以馈送给上一级机器控制设备(103),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加标签装置(110)用于将标签(111)固定在该塑料织物(10)上,其中该加标签装置(110)直接或间接由所述缺陷信号(102)激励,以在缺陷段(12)上固定至少一个标签(1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织物缺陷识别装置(1),其特征在于用于调节该分析单元(101)的缺陷位置识别的灵敏度的用户界面(User-Interface),该分析装置能够为用户单独实现:确定该塑料织物(10)的待标记为具有缺陷的段(12)的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织物缺陷识别装置(1),其特征在于,根据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2)的长度,该加标签装置(110)将多个标签(111)固定在该段(12)上,优选分别将标签(111)固定在缺陷段(12)的开始端和末端上,特别是以相等的距离沿所述缺陷段(12)固定多个标签(111)。
4.用于辨识借助标签(111)标记的、塑料织物(10)中的缺陷位置的装置(2),其特征在于用于检测该塑料织物上的标签的位置的标签传感器(200)、和根据由该标签传感器(200)检测的标签位置辨识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3)的计算单元(20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物缺陷辨识装置(2),其特征在于分离该塑料织物的由所述计算单元(201)辨识的缺陷段(13)的分离站(210)。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织物缺陷辨识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标签传感器(200)在电感基体上工作并由此检测设置有导电层的标签(1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织物缺陷辨识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标签传感器(200)检测标签(111),所述标签为多涂层构造并包括优选由聚乙烯构成的塑料载体层、施加在该塑料载体层上的导电层、以及粘合层、优选弥散基体上的丙烯酸胶粘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织物缺陷辨识装置(2),其特征在于,该标签传感器(200)为光学标签传感器,该光学标签传感器检测由不透光材料、优选由不透光塑料构成的标签(111)。
9.用于塑料织物(10)的缺陷位置监控的检查系统,该塑料织物由单轴拉伸的聚合物细带、特别是聚烯烃细带、优选聚丙烯细带构成,所述细带必要时利用热塑性塑料、特别是聚烯烃单侧或双侧涂覆,其特征在于根据权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织物缺陷识别装置(1)和根据权利要求4-8之一所述的织物缺陷辨识装置(2)。
10.用于优选连续运动的塑料织物(10)的缺陷位置标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检查该塑料织物(10),检测所述塑料织物(10)的网络图像中的不规则性,和在检测到表示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2)的网络图像不规则性时将至少一个标签(111)固定在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2)上。
11.用于特别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方法进行缺陷位置标记的塑料织物(10)的缺陷位置监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探测该塑料织物(10)中的标签,根据探测到的标签的位置辨识该塑料织物(10)的缺陷段(13)、以及手动或借助由计算单元(201)控制的分离站(210)分离辨识为具有缺陷的段(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斯塔林格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斯塔林格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504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