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接枝共聚物及以其为有效成分的脱模剂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4480.5 | 申请日: | 2010-06-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587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16 |
| 发明(设计)人: | 金海吉山;村田清一郎;佐藤胜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优迈特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B29C33/62 | 分类号: | B29C33/62;C08F283/06;C09K3/00 |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庞立志;高旭轶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枝 共聚物 以其 有效成分 脱模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枝共聚物和以其为有效成分的脱模剂。更详细而言,涉及接枝共聚物和以其为有效成分的、造膜性和模具脱模性优异的脱模剂。
背景技术
现在,使用模具将塑料材料、橡胶材料等高分子材料成型时,使用硅油、蜡、滑石、云母、四氟乙烯树脂等脱模剂。然而,虽然硅油、蜡等显示良好的脱模性,但脱模剂会转移到成型品上,所以会损害均一塗装性、二次加工性等,有在持续性方面欠缺的问题。此外,对于四氟乙烯树脂,虽然在脱模效果的持续性、二次加工性方面得到满足,但脱模处理时必须对模具的型面进行膜状的烘烤处理,再处理时也需要进行同样的处理,操作工序增多。
为了解决该缺点,提出了以含有碳原子数4~20的多氟烷基的磷酸酯为有效成分之一的脱模剂(参照专利文献1~3)。这些脱模剂显示出良好的脱模性,而且与以往的脱模剂相比脱模寿命变长,但是伴随当前成型品形状的复杂化,作为脱模剂也被要求性能的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多氟烷基磷酸酯也被广泛用作脱模剂的合成原料。对于制为脱模剂时的脱模性能,全氟烷基的碳原子数为8~12的化合物最容易体现,尤其是具有C8的全氟辛基的磷酸酯化合物,即CF3(CF2)7CH2CH2P(O)(OC2H5)2适宜用于这种用途(参照专利文献4~7)。
然而,有报道称具有碳原子数8~12的全氟烷基的磷酸酯或膦酸酯化合物在环境中会被生物分解,变成生物蓄积性、环境浓缩性较高的化合物,从而引发对处理工序中的暴露,以及对从废弃物、处理基材等向环境释放、扩散等的担心。此外,对于全氟烷基的碳原子数为14以上的化合物,从其物理、化学性状出发,其处理非常困难,实际上基本不被使用。
进而,对于具有碳原子数8以上的全氟烷基的磷酸酯或膦酸酯化合物,其制造工艺中无法避免生物蓄积性高的全氟辛酸类的产生、混入。因此,这类磷酸酯或膦酸酯化合物的各制造公司正在推进规避这类化合物的制造、或替代为具有碳原子数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等。
然而,对于全氟烷基的碳原子数为6以下的化合物,处理基材表面的取向性显著降低,并且熔点、玻璃化转变温度Tg等与碳原子数8的化合物相比显著的低,因此会受到温度、湿度、应力或有机溶剂的接触等使用环境条件的很大影响。因此,认为无法充分实现所需性能,并且对耐久性等也有影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 日本特公昭53-23270号公报
专利文献2 : 日本特公昭53-23271号公报
专利文献3 : 日本特公昭57-48035号公报
专利文献4 : 日本特公平2-45572号公报
专利文献5 : 日本特公平3-78244号公报
专利文献6 : 日本特公平4-4923号公报
专利文献7 : 日本特公平4-11366号公报
专利文献8 : WO 2007/105633 A1。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低聚体化合物以及以其为有效成分的脱模剂,所述低聚体化合物是被称为生物蓄积性低的具有碳原子数6以下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且在用作脱模剂的有效成分时,会发挥与具有碳原子数8以上的全氟烷基的化合物同等的脱模性能。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发明,提供接枝共聚物以及以其为有效成分的脱模剂,所述接枝共聚物是使聚亚烷基二醇或其烷基醚与通式
CnF2n+1(CH2CF2)a(CF2CF2)bCH=CH2
(其中,n为1~6的整数,a为1~4的整数,b为1~3的整数)所示的多氟-1-烯烃进行接枝共聚而得的。
发明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优迈特株式会社,未经优迈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4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列双传感器称重机构
- 下一篇:一种连套箍筋收取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