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工具、卡盘、夹钳机构等抓握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4033.X | 申请日: | 2010-05-2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8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金松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松实 |
| 主分类号: | B23B31/117 | 分类号: | B23B31/117 |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工具 卡盘 夹钳 机构 | ||
1.一种双重的抓握机构,其特征在于,
以外受握部和内受握部来构成双重的受握部,以具有外球和外拉杆的外夹持机构、具有内球和内拉杆的内夹持机构来构成双重的夹持机构,再以由所述外受握部和所述外夹持机构组成的外抓握机构、由所述内受握部和所述内夹持机构组成的内抓握机构来构成双重的抓握机构,形成所述内夹持机构在所述外拉杆中抓握所述内受握部的构成,
将向所述外夹持机构安装工具、卡盘、夹钳机构等的一侧设为前侧,将所述外拉杆的前侧的端部附近制成圆筒,开设多个球孔而设置所述外球,将所述外球可以沿法线方向移动地保持,另外,将所述内拉杆的前侧的端部附近制成圆筒,开设多个球孔而设置所述内球,将所述内球可以沿法线方向移动地保持,
如下所示地构成,即,当将所述外夹持机构及所述内夹持机构设为松开状态,分别将所述外受握部插入所述外夹持机构,将所述内受握部插入所述内夹持机构,使所述外拉杆向后侧移动时,所述外球即朝向所述外受握部移动,形成利用所述外夹持机构抓握住所述外受握部的抓握状态,当再使所述内拉杆向后侧移动时,所述内球即朝向所述内受握部移动,形成利用所述内夹持机构抓握住所述内受握部的抓握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的抓握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外受握部制成具有外头部和外颈部的外拉钉,将内受握部制成具有内头部和内颈部的内拉钉,将外夹持机构制成由外大径部、外小径部、外拉杆及外球组成的机构,将内夹持机构制成由设于所述外拉杆中的内大径部和内小径部、以及内拉杆及内球组成的机构,
如下所示地构成,即,使所述外球位于所述外大径部之中而将所述外夹持机构设为松开状态,当将所述外拉钉插入所述外夹持机构时,所述外头部就将所述外球推向法线方向外侧,拓宽所述外球之间的间隙地穿过而进入外头部空间之中,其后,当使所述外拉杆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外球即位于所述外小径部之中,所述外球向法线方向内侧移动而夹持所述外头部,形成以所述外夹持机构抓握住所述外拉钉的抓握状态,
如下所示地构成,即,使所述内球位于所述内大径部之中而将所述内夹持机构设为松开状态,当将所述内拉钉插入所述内夹持机构时,所述内头部就将所述内球推向法线方向外侧,拓宽所述内球之间的间隙地穿过而进入内头部空间之中,其后,当使所述内拉杆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球即位于所述内小径部之中,所述内球向法线方向内侧移动而夹持所述内头部,形成以所述内夹持机构抓握住所述内拉钉的抓握状态。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重的抓握机构,其特征在于,
将外受握部制成在其内面具有受握槽的近似圆筒部,在所述受握槽的后侧设置后倾斜面,将内受握部制成具有内头部和内颈部的内拉钉,
如下所示地构成,即,将外夹持机构设为由具有多个导引孔的固定导引、设于所述固定导引的内侧的外拉杆及外球构成的机构,将所述外球横跨所述外拉杆的球孔和所述导引孔双方的孔地收纳,
在所述外拉杆中,在所述球孔的前侧且在外侧设置前倾斜面,在所述球孔的后侧且在内侧设置内大径部,再在所述内大径部的后侧设置内小径部,将内夹持机构设为由所述内大径部、所述内小径部、内拉杆及内球构成的机构,
将外拉杆的所述球孔与所述导引孔大致对齐的状态设为松开状态,当在所述松开状态下将所述近似圆筒部插入所述固定导引的外周时,所述外球收纳在外拉杆的所述球孔和所述导引孔双方的孔中而不会阻碍所述近似圆筒部的插入,
在插入所述近似圆筒部后,当使所述外拉杆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外球就受所述前倾斜面推压而向法线方向外侧移动,所述外球将所述受握槽的所述后倾斜面向后方向推压,受所述前倾斜面推压的所述外球以推压所述后倾斜面的状态夹持,形成利用所述外夹持机构抓握所述近似圆筒部的抓握状态,
如下所示地构成,即,使所述内球位于所述内大径部之中而将所述内夹持机构设为松开状态,当将所述内拉钉插入所述内夹持机构时,所述内头部就将所述内球推向法线方向外侧,拓宽所述内球之间的间隙地穿过而进入内头部空间之中,其后,当使内拉杆向后方向移动时,所述内球即位于所述内小径部之中,所述内球向法线方向内侧移动而夹持所述内头部,形成以所述内夹持机构抓握住所述内拉钉的状态,也就是抓握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松实,未经金松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403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备2,3,3,3-四氟丙烯的催化剂和方法
- 下一篇:可识别插头及其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