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激光的显示方法和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080023738.X | 申请日: | 2010-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95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詹姆斯·W·拉林;保罗·鲁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空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3B21/14 | 分类号: | G03B21/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余刚;吴孟秋 |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激光 显示 方法 系统 | ||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于2009年5月29日提交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第61/182,105号的优先权。本申请还要求于2010年5月27日提交的美国申请第12/789,303号的优先权。
对于在政府资助的研究和开发下进行的发明的权益的声明
不可应用
参照“序列列表”(通过光盘提交的表或计算机程序列表附录)
不可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其中一个或多个激光二极管和/或LED用作用于照亮图像的光源的投影式显示系统。在一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利用使用含有氮化镓的材料制造的蓝色和/或绿色激光器的投影仪系统。在另一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由蓝色和/或绿色激光器件照亮的数字光处理引擎的投影系统。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3D显示系统。还存在其他的实施方式。
背景技术
随着LCD显示对于电视变得越来越便宜并且数字广告在加油站、商场及咖啡店变得越来越流行,大的显示器变得越来越流行并且预计在未来几年将会变得更加有吸引力。在过去几年来,注意到大屏显示器(例如,40英寸TV)有了实质性增长(例如,超过40%),并且消费者也越来越习惯于膝上型和PC也为较大的显示器。尽管通过手持装置能够获得更多可视内容(诸如TV、因特网和视频),但是由于键盘、照相机以及其他特征对空间和电力的竞争,使得手持的消费电子产品中的显示器仍较小(<3″)。
因此,期望用于显示图像和/或视频的改进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更具体地,本发明的各个实施方式提供了其中一个或多个激光二极管用作用于照亮图像的光源的投影式显示系统。在一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利用使用含有氮化镓的材料制造的蓝色和/或绿色激光器的投影仪系统。在另一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提供了具有由蓝色和/或绿色激光器件照亮的数字光处理引擎的投影系统。还存在其他的实施方式。
根据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投影系统。该投影系统包括用于接收视频的接口。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处理视频的图像处理器。该系统包括包含多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源。多个激光二极管包括蓝色激光二极管。蓝色激光二极管制造于非极性取向的氮化镓材料上。该系统包括电连接至光源的电源。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投影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接收视频的接口。该系统还包括用于处理视频的图像处理器。该系统包括包含多个激光二极管的光源。多个激光二极管包括蓝色激光二极管。蓝色激光二极管制造于半极性取向的氮化镓材料上。该系统还包括电连接至光源的电源。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发明提供了投影装置。该投影装置包括具有开口的壳体。该装置还包括用于接收一个或多个图像帧的输入接口。该装置包括视频处理模块。另外,该装置包括激光源。激光源包括蓝色激光二极管、绿色激光二极管和红色激光二极管。蓝色激光二极管制造于非极性或半极性取向的含Ga的基底上,并且具有约430nm~480nm峰值工作波长。绿色激光二极管制造于非极性或半极性取向的含Ga基底上,并且具有约490nm~540nm的峰值工作波长。红色激光二极管由AlInGaP制造。激光源被配置为通过组合来自蓝色激光二极管、绿色激光二极管和红色激光二极管的输出来产生激光束。该装置还包括激光器驱动模块,其连接至激光源。激光器驱动模块基于来自一个或多个图像帧的像素产生三个驱动电流。三个驱动电流中的每一个均用于驱动激光二极管。该装置还包括微机电系统(MEMS)扫描镜(或“飞镜(flying mirror)”),被配置成通过开口将激光束投射到特定位置上,从而产生单个画面。通过以二维方式光栅扫描(raster)像素,来形成完整图像。该装置包括设置于激光源附近区域内的光学部件,该光学部件用于将激光束导向MEMS扫描镜。该装置包括电连接至激光源和MEMS扫描镜的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空公司,未经天空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37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