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1080023230.X | 申请日: | 2010-05-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95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 发明(设计)人: | 熊木贵矢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精机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27/01;G02F1/1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幸商标专利事务所 11216 | 代理人: | 刘激扬 |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晶显示装置,该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和对该液晶显示面板进行照明的发光二极管等的发光元件。
背景技术
在过去,人们提出有采用液晶显示装置的各种车辆用平视(headup)显示装置,其比如在专利文献1中被公开。该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1将显示光L投影于车辆的挡风玻璃或称为投影屏(combiner)的半透射片上,显示虚像。在车辆用平视显示装置1中,在具有透光性的窗部2的外壳3中收纳液晶显示装置4和反射镜5,液晶显示装置4发出的显示光L通过反射镜5而反射,投影于挡风玻璃或投影屏上(参照图5)。
液晶显示装置4包括液晶显示面板6和对该液晶显示面板6进行透射照明的发光二极管7、8。发光二极管7、8从图中未示出的驱动电路供给规定的电力,进行发光,发光二极管7发出绿色光L1,发光二极管8发出红色光L2。液晶显示面板6借助发光二极管7发出的绿色光L1和发光二极管8发出的红色光L2被混合后的照明光L3进行透射照明。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51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因周围温度会使发光二极管7、8的发光亮度分别变化,故具有下述问题,即照明光L3不是所需的色度,而是发生绿色稍强或红色稍强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人们考虑了下述方案,设置检测照明光L3的色度的彩色传感器,对应于该彩色传感器所输出的色度数据,调整外加于发光元件7、8上的电压,使照明光L3的色度为通常所需的色度。但是,在将彩色传感器设置于发光二极管7、8和液晶显示面板6之间的场合,具有通过彩色传感器而遮挡照明光L,无法均匀地对液晶显示面板6进行透射照明的危险。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均匀地对液晶显示面板进行透射照明,并且显示光L为所需的色度。
本发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8;照明机构19,其发出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8进行照明的照明光L3;偏振部件27,其将上述照明光L3反射;检测机构28,其检测已透射上述偏振部件27的上述照明光L3的色度。
另外,本发明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8;照明机构19,该照明机构包括第一发光元件20和第二发光元件21,该第一发光元件20发出具有第一色的第一光L1,该第二发光元件21发出具有第二色的第二光L2,通过具有上述第一光L1和上述第二光L2的照明光L3对上述液晶显示面板18进行照明;偏振部件27,其反射上述照明光L3;检测机构28,其检测已透射上述偏振部件27的上述照明光L4,输出色度数据;控制机构56,其根据上述色度数据,调整向上述第一发光元件20和上述第二发光元件21中的至少一者供给的电力。
此外,在本发明中,上述偏振部件27由线栅偏振片构成。
由于检测机构检测在偏振部件中透射的照明光的色度,故照明光不被检测机构遮挡,对液晶显示面板均匀地进行透射照明,并且显示光L为所需的色度。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平视显示器的示意图;
图2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图3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液晶显示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方框图;
图5为表示现有例子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平视显示器11设置于车辆的仪表盘12的内部(参照图1)。平视显示器11所投射的显示光L借助挡风玻璃13反射到观察者14。观察者14可将虚像V与风景重叠而进行辨认。
在平视显示器11中,液晶显示装置15、反射器16等收纳于外壳17中。液晶显示装置15包括液晶显示面板18、照明器19(照明机构)、偏振部件27、彩色传感器28(检测元件)与聚光透镜29。
液晶显示面板18形成如下,在形成有透明电极膜的一对透光性基板中密封有液晶,在得到的液晶盒的前后两个面上粘贴偏振片,该液晶显示面板对车辆的速度进行数字显示。
照明器19包括发光二极管20(第一发光元件);发光二极管21(第二发光元件);电路基板22、23;聚光透镜24、25;二向色镜2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精机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精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0800232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